尽管秋天已过,代斌的园子里却还有不少桂花开着,花香沁人心脾。在蔡甸新六村的桂花基地里,记者见到正在修剪树木的代斌:身材高大,皮肤黝黑。
起初,对于别人给他的封号“桂花大王”,代斌还不太接受。可一跟记者聊起桂花的品种、习性,他俨然像个植物学专家,丹桂、佛顶珠……一连串专业的名词脱口而出。代斌说,园子里所有的树木修剪都是他“包干”。
最初,代斌看中桂花树的商机,在蔡甸种下了60多亩地的桂花。可现在,他却渐渐爱上了这种生活,与桂花树相伴,心旷神怡,恬适幽雅。他笑称,“我的下半辈子就跟这些桂花树维系在一起了。”
人物档案:
姓名:代斌
年龄:40岁
职务:武汉新六桂花基地园主
籍贯:湖北武汉
|
|
下海还债教师当起包工头
1966年,代斌出生在蔡甸区永安街新六村。1989年从江汉大学毕业后,在四新农场中学任教。婚后,代斌希望住得离单位更近些,打算在学校附近的新华村做房子。
没想到盖房子像个无底洞,教师收入不高,家里的积蓄仅能买个地基,房子盖起来还需要钱,最后他欠下9万元的债务。
以代斌和妻子的收入,9万元的债务简直如天文数字,无奈,代斌决定下海一搏。
正好碰上一熟人在江苏做工程,代斌得知后,找上门希望接些小项目做。书生出身的代斌能够干的活确实不多。当时,熟人也说:“你背不能扛肩不能挑的,出来能干啥,就只能管管人了。”于是,他就当上了包工头,专门给人做工程。
活儿到手了,代斌着手找工人。文化人出身的他有些“异想天开”,“别人找的是民工,我就找有素质的人,要做就做到最好。”他到武胜路劳动力市场去找人,凭着不错的口才,他以招聘“工程管理人员”为名,竟然招到了二十来个大学毕业生。
担心大学生们不会做事,出发前,代斌还把这些学生带到武汉的一个工地“实习”,三个月下来,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他就“录用”了。
1996年春节后,代斌组织了一支30人的队伍到江苏。做工程比实习时更艰苦,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赶工期的时候还要加班,可薪水却不多。渐渐地,大学生们盼望的前景成为泡影,纷纷心生离念。三个月后,30人的队伍剩下不到3人,代斌几成“光杆司令”。
工人们要走,工程的结款还没下来。换成别的包工头,提前走的工人不给钱也就罢了,可代斌于心不忍,为了给他们遣散费,他把身上的棉衣、高级香烟都拿去当了,给工人们做路费。
工程还得继续开工,临近春节,代斌想着火车站肯定人多,这次他学聪明了,工人就是做事情的,找些能出苦力的就行。赶在规定的期限前终于交工,这个小项目代斌赚了1.8万元。
贷款发工钱赢得信誉
有了第一次包工程的经验,慢慢地,代斌做工程便上手了。与别的老板压款、拖欠工钱不同,代斌总是及时支付工人的薪水。
1998年,代斌在浙江嘉兴承包工程,工期有一年半,工人们跟着他干了大半年,可是到了年底,工程款却还没拿到,代斌身上的资金也拿去支付材料款了,没有现金周转。看着工人们期盼的眼神,代斌心里很不是滋味。
辗转反侧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找到有高利贷性质的“经管站”贷款,给工人们发钱回去过年。而他自己却是空着手回去的,当他以愧疚的心情面对家人的时候,妻子却安慰他:“钱是赚不完的,做人就得讲信用。”听到妻子的话,代斌流泪了。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