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商人动态 | 园林商人区 | 商人专访 | 经营之道 | 第一桶金  | 前车之鉴 | 经典案例 | 商贸首页
经营之道More...
·丁俊明:水中养花 一月净赚万元
·侯建勋:20亩大果榛子苗木挣了80..
·征飞园艺马征飞:110亩黄土地10年..
·杨免初:油茶林成为“致富林”
·赵丽霞:打开思路 从花店做到婚庆..
·宿根花卉的“香粉”传奇——记卉..
·董竹超:小小杨桐枝 拓开致富路
·刘同曙:荒山岗上拓出致富路
·王文斌:十亩玫瑰花 收入二十万
·高喜莲:花木“出售”改“租赁”..
第一桶金More...
·盆栽果树一个美丽的事业
·吕震辉:从一盆玫瑰花开始创业 年..
·甘玉伦:200元买花种起家 成“花..
·李夫典:从书山中走出的“花木大..
·刘继祥:种草发家
·朱景灿:种植药材 发家致富辟蹊径..
·薛治国:下岗觅门路 制造花肥吃香..
·江西黄勇:规模种兰花两年赚8万 ..
·李可平:生财有道 种植水草也赚钱..
·刘德福:大山里走出个“五味子王..
经典案例More...
·朱丽俐:从茶妹子到有机茶王
·张毓创业路:采野花采的发家致富..
·刘颖讲述免费西湖背后的故事:为..
·独辟蹊径闯市场——记通开花木苗..
·孟兆祯:风景园林行业应率先实现..
·汤姆·萨奇:垃圾变花肥 废物利用..
·张永和:从非常建筑到普通建筑
·农工胡培合:以农为本巧致富
·四川赵兵:卖“超级泥巴”一年 获..
·梅兰:中国“月季夫人”推动世界..
  园林商人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遂平县:新型农民的故事
来源:驻马店日报  作者:胡金岭 王海洋 魏冉  日期:2008-10-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来做支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近年,遂平县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使该县先后涌现1000多名有技术、董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代表,这里面有把产品销到国外的王华明、河南第一个走进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农民魏世秀、把产品打造成为全国品牌的“瓜王”父子赵国清、赵付成等?熏他们凭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和勤劳?熏还有商人的睿智和精明?熏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竞相风流,演绎出一个个精彩故事……

    王华明:把产品销到国外去

    今年7月30日,骄阳似火,比利时客商ROJE不顾炎热驱车赶至遂平县玉山镇名品花木基地,订购了60000多株花木,总价值100多万元。

    基地负责人王华明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种的花木不仅走进了北京奥运赛场,很多还“远嫁”到国外。现在,他已和日本、荷兰、韩国、英国等国的多家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仅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就达400万元。今年8月13日,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组来到该基地拍摄,将他的经验做法制成科教片在全国推广。

    从事花木种植王华明可谓“半路出家”。上世纪90年代,为了改变贫困命运,他贩卖过粮食、水果,兜售过皮衣,承包过舞厅、跑过运输,无奈这些生意不是利薄就是无利瞎忙活,到头来还是一贫如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个朋友靠卖雪松挣了好几万元,朋友兴奋地告诉他,现在城市建设对绿化要求标准越来越严,像雪松、蜀桧这样的绿化常用树种供不应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华明开始来往奔波于各种苗木基地、苗木交易市场和业内各种大型展览会,摸查情况、了解行情,很快实现了从“门外汉”到“苗木通”的角色转变。2001年,靠借来的5万元钱,王华明开始了他发展苗木的新征程。

    七年时间,王华明从几亩雪松起家,发展成为现在占地面积700亩,其中栽培面积近400亩,新品基地300亩,管理面积近千亩的规模,品种包括紫叶紫荆、金叶复叶槭等百种彩叶树及雪松、蜀桧等百种绿化常用树种,并从法国、美国等国家引进100多种彩叶苗木及新特奇品种,通过生产繁育,每年培育优质苗木100多万株,并创立了“玉山名品花木”品牌。他的玉山名品花木基地已成为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彩叶树繁育基地,其繁育的彩叶树品种于2007年9月获第七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金奖,2007年12月在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登记为自理报检单位,2006年、2007连续两年被中国花卉报社确定为理事单位。

    为了让自己的苗木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不安于现状的王华明萌发了一个大胆想法:“赚‘洋’钱,与外国人做生意,把产品销到国外去。”王华明是个选定目标就要实现的人,为了尽快实现这个想法,他不仅苦学外语,还通过购买相关书籍和咨询专家等方式了解国外市场上花木流行什么品种、各种品种的适应性以及在各个区域的认可程度。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中国林木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帮助下,王华明接到了第一个国外销售订单,为英国一客商订单生产紫叶紫荆、金叶复叶槭、金叶连翘等彩叶苗木7万株,由此开始在国外苗木市场上“小试牛刀”,并一发不可收拾。他把诚信放在首位,按照“质量过硬、信誉第一、价格同行最低”的发货标准,时刻把客商利益放在首位。正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一位外商,他的国外销售渠道被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与他打交道,跨国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远。英国最大的苗圃生产供应商家摩根公司订单生产粉叶复叶槭3万株,今年年初,韩国一家客商订购47个品种50多万株。目前,他的苗木远销日本、荷兰、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魏世秀:河南第一个走进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农民

    去年,第十三届中国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中国农业科技城陕西省杨凌召开,遂平县嵖岈山乡农民魏世秀作为我省唯一受邀农民代表与来自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国的农民代表一起在中外农民创业论坛上发表演讲。一时,魏世秀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

    今年50岁的魏世秀,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致力于做知识型、科技型新农民。不甘平庸的他,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最终选择了对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的特色水果种植。他从学习技术入手,自费订阅了20多种报刊,并购买了大量有关林果种植管理、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技术资料精心研读。为了确保记忆,他养成了把有用知识摘抄或剪贴到本子上的习惯。同时,他先后去了多个省市,大大小小的果园、果林不知看了多少个,还前往山东果树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取经”,几年下来,仅笔记就记了几十万字,加上剪贴摘抄,大大小小竟有186本。

    科技知识丰富了魏世秀的头脑,使他先后培育出黄金梨、千克红石榴、桃王九九等12个系列、36个优良果树新品种及一树多品种的观赏类果木,并打破了桃三(年)、杏四(年)、梨五(年)的生长规律,取得了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第二年即可丰收的科技新成果;成功栽植了一系列特种珍稀水果品种,并培育出了一些珍稀的一树多品种的盆景果树。截至目前,他已取得10多项科研成果,发表20多篇学术性论文。河南省科技厅为他颁发了“农艺师职称”证书,他成了有职称的新农民。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先后有1000多户农民靠种植果树走上致富路。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他又被黄淮学院农林系聘请为客座教授。

    赵国清、赵付成:“瓜王”父子把产品做成全国品牌

    眼下,一个个贴有“天碧牌”标签的西瓜摆上了武汉、郑州、天津等城市的各大超市柜台,“天碧”牌西瓜成为市场抢手货。

    小小西瓜如何成为全国品牌,这就不得不提遂平县石寨铺乡大魏庄村的“瓜王”父子赵国清、赵付成二人。“天碧”牌西瓜是父亲赵国清一手栽培而成,而儿子赵付成却让它走出遂平,享誉全国。

    时间追溯到1988年,赵国清参加了西华县科委举办的小拱棚西瓜种植技术培训班,回来后进行试种,一年下来净赚了7000多元。赵国清仍不满足,他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创新,逐步探索出温室育苗、移栽大田后地膜和大小拱棚覆盖的西瓜种植技术,使种植西瓜的经济效益比传统种植方法提高了2至3倍,而且西瓜品质好,成熟鲜果色泽好、皮厚耐贮运、瓜瓤艳红、沙甜爽口,被称为瓜中上品。成熟期一到,满地的西瓜煞是喜人。但整日忙于研究西瓜种植技术的赵国清却无暇顾及销售,儿子赵付成便责无旁贷担此重任。当时,他们的西瓜还没有申请品牌,虽是上等好瓜也只能卖普通瓜的价钱,瓜的数量上去了,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事情的转机来自于石寨铺乡党委、乡政府的一项决策,该乡把推广这项西瓜技术作为搞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大力倡导当地群众种瓜,一个以大魏庄村为轴心逐步向全乡辐射的西瓜基地初具雏形,产品迅速占领了当地市场并享有较高声誉。如何让自己的西瓜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作为西瓜种植带头人的赵付成联合村里种植户成立技术协会,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管理,并积极协调乡里申请品牌保护。2004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布大魏庄西瓜使用“天碧”商标。同年11月,大魏庄“天碧”西瓜基地顺利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有了“身份证”的小西瓜,在品牌带动下,迅速走红,产品远销武汉、郑州、天津等10多个大中城市。眼下,“天碧”西瓜种植面积已突破7000亩,西瓜收入占该乡瓜农年度总收入的50%以上。
编辑: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