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岁的冯尔康每隔几年都要回仪征月塘的老家一次,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之前,他还曾回家扫过一次墓。“仪征从古至今都在扬州治下,我是一个地道的扬州人。”
冯尔康在我国大陆学者中,撰写了第一部较系统地论述雍正帝及其王朝的政治改革与历史地位的著作。清代人及近现代学者认为雍乾时期,或乾嘉时期扬州最为繁华,而冯尔康认为,清代扬州的兴盛,历经康熙后期、雍正乾隆二朝和嘉庆初年的一百年间,以乾隆年间为鼎盛,“清代乾隆时期扬州人引领时尚。”冯尔康认为,历史留给扬州的最大启示在于,未来的扬州应该建设成“文化教育休憩城”。
清代扬州引领各领域时尚
冯尔康有着“老扬州”与清史学家的双重身份,对清代扬州的掌故他更是烂熟于心。
“盛清时代的扬州经济繁荣,以盐业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发达,是运河、长江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同时改变了明代文化未能振兴的面貌,成为文化名城。”冯尔康说,扬州人创造文明,在诸多领域处于“甲天下“的地位,扬州人的生活行为中体现了较高雅的文化气质。
冯尔康信手拈来一些事例,“兴建、扩建堂馆寺宇园林,使原有名胜古迹丰富文化内涵,产生新的名胜园林,新建的主要是私家苑囿,扩建的是原有的堂馆寺庙,由于它们是人们生活、游憩、交游空间,特别是康熙帝、乾隆帝的临幸,达官名士和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巨商交流活动,留下轶闻趣事和文献记录,可以令人回味,令那些处所成为文化名园、名胜古迹。”
冯尔康认为,扬州园林、花园建设的幽雅,甚至超过园林之都的苏州、杭州,后来居上。此外,清代扬州花卉业兴旺,扬州人贫富皆爱戴花,颇具爱美气质;家庭摆设、用物雅气,讲究使用工艺品,漆器、玉器、盆景驰名中外。
扬州那时的文化教育事业同样发达,“兴办书院,教育成就非凡,所建立的安定、梅花、乐仪三间书院,院长皆为名家,扬州府及各行省学子来学,予以优厚廪膳,培养出大量人才。”冯尔康说,狭义文化的经学、文学、史学研究发展产生扬州学派,“扬州人喜好藏书,马曰琯家庭为编辑《四库全书》进呈珍藏图书七百多种,这成为乾隆帝在扬州设立‘文汇阁’的重要原因。”
扬州应定位于文化教育休憩城
冯尔康说,不难看出,扬州人生活行为中讲求文化品质、艺术品味,引领时尚,“生活方式辐射四方,其重视教育,关注弱者,尤其值得注意。”
“厚重的历史是扬州的最大优势。”冯尔康说,盛清时代扬州作为全国性的经济文化重镇的地位很难再现,“但扬州人追求高雅生活的精神,相关事业的传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借鉴,作为今日建设文化教育名城的资源。”
冯尔康认为,建设文化休闲和旅游城市,在于发展园林业、花卉业、美容健身业、工艺业、餐饮业、图书出版业、博物馆业、旅游业。“以扬州高素质的文化生活氛围,感染、提高游人的行为修养,做有教养的人。”
盛清时代扬州教育基础最好,冯尔康建议,应该学习历史,鼓励有条件的人到扬州办学校,“扬州可以在文化教育方面再创辉煌。”
推荐阅读:
李翔:大学生村官的创富之梦
园林绿化十二项目有序推进
庐江农商联手共筑“绿色致富平台”
打造农民增收致富平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