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塞罕坝精神”成全国林业一面旗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陈宝云 日期:2010-12-23
从1962年至198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共造林96.08万亩,总计3.2亿株,按株距1米计算,可绕地球8圈;保存67.93万亩,保存率70.7%,创下全国造林保存率之最。20世纪80年代后,林场在继续对石质山地、干旱沙荒地造林攻坚的同时,突出以防火、防治有害生物为主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森林抚育,积极发展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种苗花卉等产业,在突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开始在多种经营上做文章。 49年间,林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142万亩经营面积上,塞罕坝人建起了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80%,林木平均年生长量62万立方米,全场林木资产总值42亿元。现已成为集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经营、森林旅游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北半球最大的人工林林场。 每年涵养水源400多万吨 如今这百万亩林海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防止了该地区森林退化为草原、草原再向沙漠退化的演替进程,保护和涵养了滦河、辽河的水源,每年向两水系输入淡水400多万吨。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塞罕坝,已被人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如今当我们穿行于这片一望无垠的林海时,在领略美景、聆听鸟鸣的同时,更应向那些我们记得的和无数不记得的造林人深表敬意。 今年6月4日至6日,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考察完塞罕坝机械林场后说,塞罕坝在艰苦的条件下,将茫茫荒原变成绿洲,创造了一个奇迹,已成为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塞罕坝人是全国林业战线上的“大庆人”和“大寨人”。 贾局长称,塞罕坝作为华北平原守护北京首都的绿色屏障,也是中国人治理石漠化、沙漠化的一面旗帜。 近日,几名塞罕坝造林人代表,受邀前往北京,参加了“塞罕坝精神”报告会,国家林业局机关各司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京直属单位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报告会,京外单位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听取了宣传讲团的现场报告。 推荐阅读: 编辑:王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