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走访了左海、鳌峰洲等福州部分花鸟市场了解到,目前尽管水仙花还暂未销售,但部分商家已经主动减少进货,同比至少减了两成。
在鳌峰洲的福州花鸟市场,一花卉经营户介绍,水仙花的销售一直都呈现“北热南冷”的现象,在福州的总体销量也一直都在逐年减少。除了产量减少的影响外,主要是和市民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不少市民认为,水仙花比较便宜,不像其他名贵花卉送礼来得体面。
“由于近两年购买水仙花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今年在下单的时候也就跟着少订了。”鼓西路欣馨花店负责人郑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小店订了100个中等大的水仙球,但是到春节结束了,都还有20个左右没卖完。今年就只订80个球。现在30元以内的花卉,可选品种非常多,且开花期都至少有一个月。”
增值产业的集体缺失
消费者对水仙花的“不感冒”真的是水仙花困局的主要原因么?
漳州市林业局花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漳州市各种官方、非官方性质的水仙花展开始盛行,展会规模越来越大,路途也越来越远,从漳州本地到全省各地,再到北京、台湾。
但是如此高频率的水仙花展,对于最底层的花农来说,并未使他们得到应有的“蛋糕”,低利润的困局依旧存在。
“价格一直上不去,其实和水仙花自身的品种比较单一、花期比较短有一定的关系。”据张文江介绍,漳州水仙花发展至今,一直都只有“金盏”和“百叶”两个品种。
如今,水仙花的品种不但没有得到更新,鳞茎球质密、易雕刻、易成型的“百叶”品种还曾经一度出现濒临灭绝的迹象,到这两年才开始挽救,但到目前该品种占水仙花的总量不足4.3%。
“我们也曾找过农林大学、农科院等农业方面的专家,他们说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延长花期。但是,基因突变后的水仙花,香味却减弱了,而且研发成本相对昂贵。”张文江觉得得不偿失。
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投入,没有相应的机构从事专门的水仙花研究,漳州水仙花的生产、雕刻、运输、包装技术等一直停留在几十年前或更早的状态中,水仙花球的价格自然也一直停滞在10元以下。
“水仙花种球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出去,过了开花期,种球就变空心了,只能废弃丢掉,为了赶花期,只好不断贱卖。”采访中,九湖镇很多花农向记者袒露了个中“无奈”。
破局
究竟如何才能破解目前漳州水仙花的“困局”?近年来,漳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以及漳州水仙花产业的从业人员都在努力探索破解之道。
第一计:培养雕刻师
这几天,九湖镇田中央村的水仙雕刻师陈建清正忙着雕刻水仙花种球,这批水仙准备元旦上市。陈建清其实也是水仙花种植户,因为爱好,早在20年前就走上了雕刻师之路,“雕刻和没有雕刻的水仙花种球,价格至少相差20元。要提高经济效益,只能往雕刻的路上走。”
有雕刻、有造型的水仙花球,在漳州邮政局两个就可以卖到168元,而经过雕刻的水仙花也能卖到几十甚至上百元,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销量特别好。“经常有人拿着水仙花种球到我这里来雕刻,然后去各地参展拿奖,那价格就更高了。”陈建清笑着说。
“但是水仙花雕刻师实在太少了。虽然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是懂得雕刻的师傅却只有63名。”张文江说。
尽管有着重重困难,但是要提升水仙花经济附加值,水仙花雕刻市场必须要发展,同时要多培养雕刻师。张文江表示,计划在今年花博会期间举办一次水仙花雕刻师的评选,希望能够带动这一职业。
第二计:发展合作社
除了走深加工的路子,采访中,张文江还提出,要改变这一局面,可以借鉴龙岩连城的兰花运作模式,那就是由政府牵头,组建一个水仙花种植的农业合作社。
“成立一个联合组织,与花农签订协议,统一收购,统一卖,政府来支持,这样才能保护水仙花产业的发展。比如:连城的兰花就是市场统一起来,收购到合作社里分级别,然后再到各个市场去卖。漳州水仙花如果也能这样就很好了。”
事实上,漳州市首个水仙花专业合作社——宜春水仙花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
漳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合作社正在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林业局会全力支持。
第三计:建花农补贴机制
记者从漳州市林业局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在漳州市“两会”上,不断有漳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提交关于漳州市水仙花产业发展的各类议案、提案,“水仙花种植基地部分被占用”、“缺乏整体开拓的思路”、“科技开发投入不够”等问题也被提出。
“要改变现状,还得从鼓励和保护花农种植水仙花的积极性上入手,政府需要建立对水仙花种植户的补贴机制,让种植水仙花有保障。”漳州市林业局花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漳州市政府在继续鼓励企业和个人到境内外参展的同时,也正在计划打造水仙花主题公园,建立水仙花精品球示范基地,希望能够改变目前的状况。
推荐阅读:
甘肃:生态经济“开花结果” 产业建设农民增收
芜湖的苗木市场“难产”之痛
李铁:主题公园好不好 旅游消费者说了算
熊三红:一路艰辛创事业 满园翠绿绽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