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评论:被刺痛的感觉 玫瑰刺儿有多尖?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戎国彭  2006-2-14 10:32:40


    玫瑰娇艳可人,也许没一种花能比它更有市场价值了。说起来,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但是如今市面上的玫瑰,都是舶来品,或者是外国品种的子孙后代。

    今年的玫瑰行情似乎不像前两年那样炒得沸沸扬扬了,不过十元一枝,也够贵的了,更不用说上百元的,毕竟玫瑰不是感情本身。但是,真正贵的玫瑰,杭州还未必买得到。如今的花名乱,只管往甜里取,我不知道今年杭州有否叫“玛利亚”的玫瑰新品种,反正去年是没的,连北京,都只有少数C级品,A级B级的,都出口创汇去了。一枝,昆明的产地价,80元。至于曾在杭州甚嚣一时的“蓝色妖姬”,据行内专家指点,你买枝漂亮点的白玫瑰,插在蓝墨水瓶里,过一两天就能“自主研发”出来以假乱真的———可惜碳素黑墨水不能如法炮制,否则名贵无比的黑郁金香知道了,也会花容黯然失色的。

    世界花卉生产大国一是芬兰二是哥伦比亚。在中国,苗木生产浙江算老大了,而花卉生产非云南莫属。育种技术是花卉生产的制高点。遗憾的是,在花卉创新上,云南几乎乏善可陈,这两年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据相关资料显示,不会超过十个。而欧洲,这两年更新换代的速度,从过去的五年缩短到如今的三年,一出来就是一个批次,而不是三五个———很有点让你接不住招永远跟在屁股后头的意思。于是,仅是云南,花在引进种苗、种子上就需要300万元,至于种球,则是上千万。而你用了它的专利,再出口的话,还得像DVD那样,补交一笔专利费用。

    说到这里,就很有点被刺痛的感觉。毫无疑问,生产大国到生产强国的转弯与提升的唯一途径,就是如今国家所倡导的科技创新。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关键是超越口号的层面,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创新的制度———甚至可以说,只有制度创新了,才谈得上科技创新的长效运作与蓬勃生机。

    万事开头难,哪怕是玫瑰,上海杭州卖得贵,云南昆明却烂市,最贱的不过9分钱一枝,因为运力有限。

    还记得早年头一批“红富士”苹果滋味的人,对如今同名同姓的苹果多半有“九斤老太”的同感。说起来,这些看看吃吃的玩意儿好些差些都不妨国计民生,但它同样有潜力成为地方经济的着力点,成为点缀我们美好生活的花絮。玫瑰本身是否隐喻着什么,但愿我们享受鲜花绚丽与芬芳的同时,不被那刺儿戳着。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