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农资打假 “芳霖”牌化肥撞上“枪口”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李湉湉 王琦  2006/2/16 9:53:55


    昨日,今春全国农资打假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芳霖”牌化肥第一个撞上“枪口”,10吨不合格化肥被当即封存。

    昨日,在简单的启动仪式后,市质监局在渝北区木耳镇举行了“打假护农”宣传活动,并设立了“过磷酸钙快速检测现场”,很快就被附近农民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检测管用吗?我家的庄稼用了化肥后,亩产却不见提高,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用了歪化肥呢?”新禾村九社村民何明国问。

    为了让附近农民买到放心的化肥,市质监局检测人员当即对渝北区驰骋农贸有限公司木耳经营部的化肥进行了抽检。经初步检测,四川什邡新静安化工有限公司的“芳霖”牌化肥不合格,其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含量为9.3%,小于包装标注的“不小于12%”,执法人员立即封存了其库存的10吨化肥。

    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对全市化肥进行抽查,并及时公布抽查结果,以指导农民购买优质化肥,确保春耕顺利进行。他同时提醒广大农民兄弟,购买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后,最好都留些样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质监人员可及时取证。

    据悉,2005年,我市质监农资打假工作取得好成绩,共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标值7577万元,立案查处案件4316起,捣毁制假窝点28个,有效地打击了假冒伪劣违法行为,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把好种子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正如歌曲中所歌唱的那样:“播下希望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想取得一年的好收成,种子这个关键环节不可轻视。

    虽然国家的《种子法》早已颁布实施,但是在一些地方,假冒伪劣种子还不时在乡间“露面”,坑人害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消协共受理农用生产资料投诉28464件,其中:种子、苗木、化肥共计15388件,超过农用生产资料总投诉量的50%。

    去年,贵州省开阳县890户农民集体购买了名为“金优207”杂交水稻种子3510公斤,使用这批种子的农户均出现粮食大面积减产,直接经济损失达40万余元;福建省政和县13位农民为致富用口粮田种植竹荪,但所购得的种子却是不法分子制造的假种子,导致32亩土地大面积绝收。

    假冒伪劣种子的出现,一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二来给急于致富的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三是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容易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因此,对于种子的管理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从“头”抓紧抓好。

    首先,乡村政府要把好关。对引进有关部门推荐的粮食、果木种子,要严格审查有关手续,了解种子的来源和供货渠道,调查提供种子单位的资信能力,使劣质种子没有机会钻法律的空子。其次,科技服务要到位。农业科技人员,要了解种子的质量及有关推广情况,及时做出技术判断和指导。要教育和引导农民不购买和使用便宜的、来路不正的种子,避免上当受骗。再次,职能监管不能缺位。假冒伪劣种子,在销售过程中主要表现是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并会作出一些虚假的承诺、不实的约定。因此,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等职能部门,一定要跟踪监管,维护好农民的正当权益,使劣质种子没有立足之地,真正确保今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