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营之道 >> 正文

山西运城:土专家“破茧成蝶”

来源:山西农民报  作者:米厚民 柴俊杰 何海亮  2017-1-3 16:42:50

在运城市农村,活跃着这么一支队伍,他们没有专业背景,没有科研团队,靠着对科技的痴情和热爱,在培育苗木的路上“破茧成蝶”,闫义定育成“皂角王”,雷茂端育出 “双季槐”,杜国良打造“单季槐”,均通过省林业部门的技术鉴定。为什么运城涌现出一批苗木育种土专家?12月29日,省林业厅原常务副厅长、省政协常委霍转业告诉记者,这些“草根”身上流淌着一种自主研发、敢于创新的精神。

盐湖区西姚村闫义定坚持8年培育出皂角树优良品种“帅丁”,被省林业部门评审为“优良品种”。盐湖区沟东村雷茂端18年磨一剑,培育出了一年结两次槐米的“早生双季槐”,通过省林业厅鉴定,并荣获新技术新产品奖。河津市下牛村的杜国良在自家地里种植槐树搞试验,历经30年筛选出 “单季槐”新品种“耿宝”米槐,被省林业厅认定为良种树种。

运城市素有“华夏文明的摇篮”之称,文化氛围特别浓厚,运城人“宁肯少吃一顿饭,也要购买书报看”。正是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氛围,使得运城人才辈出。即使是身在乡村的普通人,也敢在科研领域一显身手。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国植棉劳模、闻喜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到拥有59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水大王”万荣农民王衡,再到今天的闫义定、雷茂端和杜国良,他们身上的自主研发精神一脉相承。

对于这种“草根”科研现象,霍转业认为,有它的历史原因。运城市人多地少,其他资源也比较匮乏,当地农民只好在“土里刨金”。上世纪90年代初,瞄准发展经济林,不少农民种植果树、枣树、山楂等,收入颇丰,有“一亩园,十亩田”的说法。高收入刺激了农民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而当地农民又有爱钻研、好学习的传统,为了高产,不少农民开始培育苗木新品种,最终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改善区域环境的实践者。“这些运城土专家在近几十年里,以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培育苗木新品种,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这种精神值得在全省大力弘扬。”省造林局局长刘增光说。

这批土专家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雷茂端“早生双季槐”已推广到全国10个省、50多个县市,嫁接改造国槐10万余亩,栽植双季槐新品种3万余亩,年可创经济效益上亿元。杜国良的“耿宝”米槐已在运城大面积推广种植,亩均年收入达到3500元,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推荐阅读:

浙江遂昌:林业精准扶贫乐选香榧树

海南东方:种植菊花 将迎丰收年底可分红

安徽徽县:加快苗木产业发展步伐

福建福州:花市面临挑战花商“抱团”发展

编辑: 小白杨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