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园林有约 >> 正文

张奇志:一生痴绝处,月色满庭楼

来源:中国园林网  作者:汪洋  2018/8/20 8:46:02

一说起庭院,张奇志的眼里就透出一屡屡兴奋的光,如漏窗里撒进阳光,直逼倾听者心底。那瞪如铜铃的眼球,长期熬夜的血丝似藤蔓般聚拢,神态依身势变幻,青烟随手势飞舞,如果穿上戏袍,哇呀呀呀,活脱脱可以演一出精彩的川剧变脸。然而闭门创作时,无所谓白天,无所谓黑夜,窗帘拉紧,台灯关闭,电脑显示屏与烟头发出微光。张工凝神静坐,思绪随烟袅袅升空,忘了何时,忘了何处,忘了肚子饿咕咕。

难以想象一个五十开外的人可以拥有这样年轻的心态,饱满的激情,以及仿佛无限的活力。从事园林景观小品、庭院创意设计与施工近30年的张奇志,从绘画、摄影、盆景、假山、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到私家庭院设计营造,这一路跳跃前行,却在潜移默化间,将文、艺、美、哲的条条大路打通,汇聚成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模式。而选择私家庭院设计作为终生目标,张工笑言:“这里面似乎有某种天意,我一生痴爱的所有东西,都能够在这里尽显其能。”

痴  心

川蜀少年多奇志。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澎湃而又诗意浪漫的年代,书香门第出身的张奇志,常常同三五文艺青年聚在一起,踏着月色吟着诗,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而走出小城的张奇志更是疯狂地爱上了一切新鲜事物。他迷上了摄影,常常包不离肩,机不离手,无限美妙的世界揽入他的镜头;直到他迷上了盆景,一个痴人的故事才真正开始。

张奇志热爱盆景,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曾游历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安徽、重庆等地名胜古迹,沿途遍访名师高人,而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1993年,他拜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的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说起这段经历,张奇志的眼神里流露出无比的怀念与感恩:“我与贺老师通信多年,每封信都好像写情书一样,饱含虔诚,但凡有一个字写得不好,都要重抄一遍。”正是这样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贺教授,也为张奇志真正打开了一扇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

在贺教授那里,张奇志对艺术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改变,将他此前所学的纷纭繁杂的知识通通砸碎,重新熔铸成了浑然一体的种子。而在一年之后,老师引用齐白石的一句话点醒了张奇志,“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何将盆景艺术融入到更广阔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张奇志思考着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而那枚沉睡的种子,那枚在涅槃中新生的种子,蓄势待发。

1999年,张奇志来到浙江绍兴,成为一家一级园林工程公司的技术总监,开始了崭新的职业生涯,并成立了张奇志景观工作室,仍一往情深专注于私家庭院的设计与施工。张工设计并指导施工完成的庭院作品《浙江•雅德居展厅•庭院》、《花开祥和》、《戏水》、《月色满园》《文昌柯岩》等庭院景观项目,近年来荣获多届“全国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奖”,在业内备受好评,其崇尚以“情、趣”取胜的设计理念,深受业主们的喜爱与追捧。

读  心

说到设计的理念,张工正要和我谈起他的“三服务原则”时,我却迫不及待地打断了他。 “庭院设计永远为建筑服务、庭院设计永远为室内装饰服务、庭院设计永远为业主的个性服务。张工,这些我在此前的报道中都读到过,但我更想知道的是,您真正的秘诀是什么?”我急切地说,张工却笑着给我讲起了故事。

在受邀设计《何家月圆》的时候,这是一处排屋庭院,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张工与业主何先生沟通了多次,却一直没有找到灵感。某天,他不经意间发现业主车库地面铺装上,嵌上了两个轿车的图形,以及两组醒目的车牌号,他好奇的向业主问起缘由。原来,何先生女儿即将出嫁,心中满是不舍,于是就将女儿与自己的车牌号并排镶嵌在自家的两个车位上,期待女儿随时回家。此刻,张工从何先生即幸福又恋恋不舍的神情中,瞬间捕捉到了创作灵感。张工要在这座庭院里演绎一个故事——一个父亲与女儿的深情故事。“何家月圆?何家!”庭院主题由此诞生。

于是张工依据室内布局和建筑外立面,在庭院的适当位置设置:一池清水,一道矮墙,半圆漏窗。巧妙运用池水镜像出美轮美奂的圆月,在不同的角度,或呈现松枝托月,或水月鱼影交融,或桂花伴月……无论在树荫掩映的庭院清水平台,还是在何先生的客厅、饭厅、书房、露台,都会在不经意间跃入你的视线,构成充满诗意的画面。若置身庭院,或池边戏水弄鱼,或树荫下家人围坐,或漫步廊下藤萝拂面的莞尔一笑,或驻足石缸前,因溢水而顿觉石雕青蛙跃跃欲跳的情趣,在这处不大的空间里,处处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庭院魅力。“何家月圆”的设计,就这样述说着何先生一家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绍兴柯岩中学文化广场的设计。历时三个多月的凝思苦想和反复推敲,那是怎么样的心路历程啊!张工说不清多少次早早地来到校园,观察师生们一天的校园生活轨迹、思想状态、去教室听课、体验学习氛围,与校长、老师、学生代表座谈,倾听他们的期待,走访曾就读于该校的普通百姓和成功人士,从他们对母校的回忆中感受有趣的校园生活,调研学校历史、教学理念,分析教育界现状。下雨的时候去,阴天的时候去,清朗的时候去,清晨去,午后去,披上星星去,看光影如何在校园洒落的情景。张工告诉我,他做这一切的出发点,是要扮演一个曾就读于此校的学生,怀着对母校的思念,以感恩的心,用景观的语言,讲述心中期待的、引以为豪的校园景观,准确解读和表达该校曾引发全省轰动的“乡土教学”理念,即“爱父母、爱家乡、爱学校、爱民族、爱国家”,体现国家教育部提倡“优质减负”的现实意义。

比如柯岩的标志“云骨”,如何在校园里重现这一景观?既不能用传统的雕塑以“实”方式去重现,又要将学校特有的属性与现实的“云骨”相结合。最终,张工选择了用前后叠放的两本书,以镂空的剪影形式来表现,与不远处山峦中高高耸立的云骨实体遥相呼应,名曰“剪影云骨”。一实一虚,相得益彰,同时利用“剪影云骨”景观轴线末端的教学楼过廊,将其设置为 “名人堂”,让乡土教材中整理出的柯岩乡贤名士头像和简介,汇聚于此,作为景观设计“起承转合”的收尾。这一方案的设计,集教育部素质教育理念、该校办学特色、乡土教材、名胜古迹等于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能不能说你是庭院设计的‘读心者’?”听完张工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问到。张工笑了:“这句话,我还真心喜欢。在做设计之前,准确解读环境,解读业主的内心世界,这是必须的。当我在构思时,业主的形象会不断呈现在脑海里,他的性格,他的喜好,他对庭院的期望向往……只有这样酝酿而诞生的设计方案,才能与业主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我认为,这就是庭院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是庭院设计的灵魂所在。”

用  心

与张工一路驱车神侃,不觉间已来到“何家月圆”的所在地,主人何先生热情地迎接我们。当我一踏入庭院,即刻被如诗如画的庭院气息与温馨舒适的氛围所感染。在几十平米的室外空间里,仿佛有一个魔术师般,在你路过的不经意间,用一处处精致、巧妙的细节,打动你。但让我更吃惊的是,这一切都是极为普通的材料造就而成。比如这棵今天看到的独具身姿的桂花,仿佛天造地设一般,依着石头静立在院子一侧,枝头伸向清水平台,洒下斑驳的浓荫。但当初挑选这棵树时,在苗圃地边被野藤缠绕,杂树覆盖,连全貌都看不清,何先生曾委婉地提出过异议,因为在当今的审美里,直杆、蓬圆的树形最受欢迎。但就是这样一棵树,却吸引张工远看,近看,站着看,蹲下看,爬上树叉看,经过张工的审树分析后,何先生同意了张工的选择。树买回后,张工亲自修剪,反复调试栽种角度,再用几块大小石头组合配搭,原来毫不起眼甚至被人遗弃的树,经张工一摆弄,竟然焕发新生。这让我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张工慧眼识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庭院一侧,由欧式拱门架组成的长廊,蔷薇、凌霄、紫藤、油麻藤四种藤蔓植物,攀爬在线条硬朗流畅的拱门上,呈现出别样的景致。长廊尽头,石几,几上盆景,盆景后面嵌在廊架中的陶制窗格,以及透过窗格的缕缕阳光,你会感叹,极为普通的材料,如此简约的组合,便有与众不同的情调。窗格后若隐若现的景观,会吸引你一探究竟。走出廊架,驻足溢水石缸前,缸壁上四只造型活泼的青蛙,仿佛正想跃入水中。在移步中,你会惊叹视线角度的变化,溢水缸泛起的圈圈涟漪如此美妙呈现,这便是常规的成品石缸,经张工二次加工改造后,带给你的精彩。

张工在施工指导过程中,随着对施工场地更为深入的理解,不断有新思路出现。正因为这样,廊架尽头增设窗格,矮墙上种植佛甲草、摆放了蔬菜种植箱。把常规材料用到极致、用出新意,根据现场的变化进行二次设计,是他的习惯,更是他的用心。

坐在树下,花瓣不时飘落在桌上的烟缸里,张工点起烟,和我分享这个庭院的设计细节。何先生笑意盈盈,频频点头,激动处情不自禁地聊起自己的故事来。庭院的魅力能引发业主内心的情感共鸣,这大概是一个设计师最幸福的时刻。如果时光倒流,张工是否会重新选择,沿着恩师开辟的道路,最终成为一位盆景大师?亦或者在喧嚣的分岔路口,走向某一条他曾经狂热地爱过的绘画、摄影、书法或者文学的长路?我没敢问他。“一生痴绝处,月色满庭楼”,我想,这大概是最好的回答。

张奇志设计作品欣赏:

《何家月圆》

《柯岩中学文化广场》

《月色满园》


推荐阅读:

私家庭院景观设计——张奇志景观工作室

张奇志:坚持精品意识 打造品牌影响力

(来源:中国园林网)


编辑: 菩提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