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杨时江:苗乡脱贫致富“领头羊”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赵梁宏  2018-4-28 14:55:49

“你看你们这个寨子,一路走来到处是垃圾,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带群众脱贫致富。”4月4日,在福泉市仙桥乡王卡村花涯组,一脸严肃的仙桥乡党委书记杨时江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作为黔南州15个极贫乡镇之一、福泉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的仙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历经多岗位磨练的杨时江自上任以来,因做事说干就干,且一干到底的风格,成了苗乡群众眼里的“蛮”书记。输建强党支部引领发展

位于福泉市西北部的仙桥,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经济结构单一,加之产业分散、无人牵头和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利用,以及企业带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发挥。

“必须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曾在福泉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的杨时江深刻认识到。说起容易做起难,特别是在仙桥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且较为落后的地区。

“只要把村寨里的能人干将聚到党的旗帜下,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那样大家才能齐心协力脱贫致富。”打定主义的杨时江说干就干。

2013年底就到仙桥投资中茶的王天华,是福泉华祥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总,也是仙桥乡茶产业支部书记。“自去年底建了党支部后,不仅党员工作更加努力,连打工的村民也更积极了。”在茶产业党支部7名党员的带领下,公司在月塘村的5000亩茶场,一天比一天好。

正和乡亲们一起采茶的侯心花是月塘村谷顶组的村民,见记者前来采访,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当记者问她现在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时,她却大声地告诉记者:“以前干活是一个看一个,现在是一个比一个,大家都不好意思偷懒。再怎么说也要对得起一天80块钱的工资嘛。”

与王天华不一样的龙远福、龙远华兄弟俩,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而龙远华更是曾担任过大花水村村主任。三年前,兄弟俩决定在家乡发展“草棚鸡”,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可以说我们这里是全福泉最穷的地方,因为以前有这么句话‘你家是王卡的嗦’来形容这里的贫穷。”过够苦日子的龙远华不愿回忆过往的日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兄弟俩的“草棚鸡”事业越发壮大,在全乡已有90个养殖棚,仅王卡村就有60个,更是在今年3月底成立了福泉市苗岭草棚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97户贫困户入股或就业。“我们一年可出栏36000羽,还和成都、云南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以不低于市场价每斤22块的收购,保证贫困群众的利益。”站在半山腰上,看着一个个如别墅般的养殖棚,龙远华信心满满,“去年我们还流转了2000亩土地来种刺梨,按80块钱天给务工的20多个王卡村贫困群众发工资。”

已在王卡村生活多年的李佩文,由于独自一人带着3个孩子,还要照顾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以往家里可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但如今,那些都是过去式了。“我用8个棚的土地与合作社合伙,平分60个棚的利润,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今年25岁的瓮安县人康继夫,是福泉市委办的工作人员,去年8月底被派驻到王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尽管脑子活又肯干,但刚到村里工作的半年依然吃了不少苦头。“回不了家大家都能理解,但有时连吃的水都要靠挑,让我明白了驻村的意义。”

由于不懂当地苗话,康继夫走访时不得不带个“翻译”。为让村民们从小事做起,逐渐转变思想,他和村干部们正逐步在各村民组成立“组务管理委员会”和“组务监督委员会”,将有知识、有想法、有威望的寨老拢在一起,共同把村组的卫生、民生等管起来,并管好。

“飞地经济”虽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但对于远离福泉市区的仙桥来说,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杨时江带领王卡村干部,将特色餐馆开到了如今福泉饮食最为火爆的古城区,并以“双订单”思路,一方面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销售难问题,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店的食材基本上都来自王卡,并主打‘草棚鸡’菜品,生意相当不错。”自营业以来,仙桥小花苗原生态食府已为村集体创收30万左右。

如今,在仙桥乡党委的领导下和3个产业、行业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乡已组建13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800元。产业发展也形成了月塘茶叶、仙桥果蔬、大花水姜蒜、王卡刺梨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局面。

“思想针灸”断穷根

由于地处偏远和民族传统等诸多原因叠加,仙桥乡不少群众养成了男同胞一天喝酒、斗鸟,女同胞却忙里忙外的习俗。

如何打破这一思想桎梏,激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很长时间内成为了杨时江着重思考的问题。“必须将‘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的长远工作,从小处着手,进而彻底斩断穷根。”

王卡村,是黔南州苗族小花苗的主要聚居地,村民淳朴而热情。但由于长久以来上人下畜的居住习惯,整个村寨卫生令人堪忧,特别是夏季,空气中的牛粪猪粪味更是经久不衰,成群结队的小蜢子铺天盖地,让人防不胜防。而村民胡乱丢弃的生产生活垃圾,也让整个村寨显得格外扎眼。

针对上述情况,仙桥乡党委、政府大力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宣讲中央、省委相关精神,增强群众自信、自立、自律教育,同时在全乡大力推进“五改五化”(改厕、改圈、改灶、改水、改电,院坝硬化、屋檐沟硬化、村寨通道硬化、联户路硬化、村寨亮化),并取得初步成效。

“我家亲戚说,卫生间装好后他都想搭块床板在里面睡咯。”大花水村麒麟山村组村民侯明秀,指着自家已贴上地砖,安上冲水便槽的卫生间大笑道。

“说句丢丑的话,以前上厕所,一巴掌打去屁股上不晓得打死好多蚊子。”同行的村民颜仕福丝毫不掩饰地说。

为确保村寨卫生干净整洁,麒麟山组68户村民除将村民房前屋后“三包”写入村规民约外,还每家每年出170元,专门请人打扫公共部分卫生,并将垃圾集中转运填埋。同时,乡里还投入100万元,修建起了62间牲畜集中养殖点。

“过段时间你再来,绝对会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寨子。”颜仕福满眼期望和自信。

而作为全乡20个绣娘队队员之一,出门见过世界的侯明秀,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寨子上的女人,闲时大家一起做做刺绣,男人吹吹芦笙,不仅能赚钱,还能陶冶情操呢。”今年正月期间,侯明秀卖头巾一次就赚了2000元。

通过做实群众思想“加减乘除”,如今仙桥的群众面貌得到极大改变,一股股勤俭持家、发展生产、劳动致富的新风吹进了家家户户,大家伙跟党走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前所未有强大。

一通百通。到去年底,仙桥乡贫困人口已由4487人下降至1202人,贫困发生率也由原来的29.3%下降至7.8%,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推荐阅读:

草原上的甜蜜致富经

黎平: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山东:临朐县十字路村“绿色银行”鼓起村民腰包

甘肃:徽县苗木繁育达14.4万亩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