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第一桶金 >> 正文

苏耜同:用废弃的果树木做成花菇赚大钱(图)

来源:央视国际  2006/11/24 14:07:27

 2004年1月苏耜同到山东农业大学购买菌种时认识了搞科技项目推广的老师米庆华。交谈中米庆华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苏耜同喜出望外。原来,韩国生产花菇传统用的是橡木棒子、栗树类的木料,人工接上种再出菇。

    山东农业大学科研与推广处副处长米庆华:“600平方米的温室大概需要一、二百亩的山林才够装一个棚,所以他要从世界各地收集。”

    随着周边各国的封山育林,韩国生产花菇所需的原料就越来越紧缺了,而食用菌又是每天韩国人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他们也在四处打听各种替代原料。

 苏耜同听后,感觉自己进入韩国的机会来了,他请米庆华邀请对方到场参观考察。看到苏耜同的花菇原料成本低于本国的50%以上,两次考察后韩国一家企业与苏耜同签定了提供菌袋的合同。

    苏耜同:“发菌袋比产品好些,菌袋有什么好处呢?关税低一些,达到9%;而发花菇产品关税达到30%以上。”

    卖菌袋比卖产品还赚钱,苏耜同非常高兴。根据合同一年下来他向韩国三个城市出口了100个菌袋,每个菌袋挣了4元钱,收入四百多万元。

    正当菌袋出口生意做得顺畅时,2005年3月的一天,突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苏耜同向韩国发的4个集装箱花菇菌袋被全部退了回来。

    公司员工赵京娟:“当时打开集装箱一看,温度三十多度将近四十度.”

    苏耜同:“菌袋全部烧坏了,很软了,不像这个菌袋很硬.”

    公司员工赵京娟:“直接损失全部包括在内有七八十万元。”

    由于没有与运输方签订保险合同,所以这次的损失只能由苏耜同自己来承担。在米庆华的帮助下,他掌握了零到零下8度是菌袋保鲜长途运输控制的最佳温度。

    这次事件后苏耜同感觉这个生意风险太大,同时国内其它地方出口韩国的菌袋不断增多,每袋赚的钱从4元多降到了2元,生意不好做了。

 

 苏耜同:“有时菌袋虽然我们把关把得比较好,但有个别菌袋出现质量问题他提出来扣钱。”

    山东农业大学科研与推广处副处长米庆华:“由于技术掌握方式体系不一样,中间技术环节出现一些产品质量问题,最终实现不了我们产品的产量指标、目标.容易出现纠纷。”

    后来苏耜同和当地外贸局的负责人刘大力到韩国解决纠纷,他在韩国待了一个月。

    苏耜同:“韩国整个市场看了一下,韩国农贸市场花菇价格相当高,看到一市斤花菇达到四十元,好的卖到四五十元。”

上一页[1][2][3]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