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第一桶金 >> 正文

唐亚峰:押宝苗圃 走进"经典中国"的山里人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邱海鹰  2006/12/31 13:37:38

    在2006年10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典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栏目中,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位小伙子一边喜滋滋地在宽敞明亮的砖房中装修房子,一边如数家珍似的摆谈着家中生活的变迁。这位小伙子便是四川省华蓥山区柏木山村的唐亚峰。

唐亚峰在认真学习花木栽培技术

    元旦前夕,记者怀着羡慕的心情,再次走访了这位上过央视“新闻联播”的“新闻人物”。这是一个能见度不到10米的浓雾天气的下午,记者一边盘算着采访要点,一边迎着寒风雾气向柏木山进行。远远望去,雾中的柏木山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悠扬婉转的歌声在鳞次栉比的楼房中飘荡,追逐嬉戏的鸡鸭在茂密的林园中欢歌。穿过一条长长的水泥村道,记者来到一幢被绿树掩映的农舍,这便是唐亚峰的家。然而,当记者推开虚掩着的大门,吆喝了几声,屋内却没人应声。“同志,你找亚峰吧!”正当记者望而却步时,一位老乡招呼道:“亚峰到苗圃去了,一会儿就回来”,记者半信半疑,“他外出怎么不锁门呢!”“我们村很多人都是这样,锁不锁都没关系,生活好了,偷儿也少了呗!”老乡的一席话,诠释了这个小山村的乡风文明。“亚峰这小子不简单,上过中央电视台呢!”老乡接着誇道,“不过,他很有出息,该上!”老乡话音刚落,一位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子风风火火地赶了回来。他就是唐亚峰,记者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新闻人物”。

唐亚峰在为花木修枝

    记者在唐亚峰热情招呼下进屋坐定,说明此次采访的意图,他腼腆而又自豪地说,2006年是他及他家庭近30年来最风光、最红火的一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走进“经典中国”,其实这算不了什么,更主要的是自己的事业和家里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滔滔不绝地打开了活闸——

    我1979年夏天出生于柏木山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建筑小包工头儿,1998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随父亲在外学搞建筑施工,搞了几年觉得没多少奔头,决定另谋出路。当时,我们村正在发展“农家乐”,不少城人在节假日老往乡下跑,说是享受大自然,返朴归真。我便借此机会回村,承包了20多亩土地发展苗圃,开始培埴名贵花木,为城里人当好“绿色使者”。这么一搞,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土地,引来了更多城里人下乡欣赏花木、休闲娱乐,而且也使我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

    2006年春天,我又一鼓作气,把更大的“宝”押在了苗圃中,培植了天竺葵、桂花等20多个品种计6000多株名贵花木。然而,天有阴晴月全,人有旦夕祸福。眼看我培植的花木茁壮成长、丰收在望了,却遭受到持续40多天的干旱高温天气。看到园子快成形的苗木一天天枯黄下去,我的心象刀扎一样,这可是我几十万元的家当啊!弄不好就会鸡飞蛋打或者家破人亡。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时,村党支部组织的义务抗旱队来了,市上农机部门组织的农机义务抗旱队也来了,他们不停地给我抬水、抽水,终于保住了我的苗圃,使我的损失仅有几千元。在这里,我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村上市上的干部、乡亲们,是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伸出了援手。

    说老实话,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干部群众的帮助支持,我的事业才越走越顺。2006年,我不仅与华蓥市级机关的两个单签订了长期苗木供应和园林绿化合同,绿化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而且我还在城里开了一家茶馆,全年总收入不下10万元;不仅修起了一楼一底共计400多平方米的砖房,而且添置了冰箱、彩电、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等生活用具。要说目前我家7口人的生活,比很多城里人都好过得多。

    与唐亚峰握手告别时已近傍晚,虽然雾霭使这个小山村越来越朦胧,寒气也越来越浓,但记者心里却感到十分明亮和格外温馨。乡村还是那个乡村,却变得让人认不出来,垃圾统一清运,家家都有一个增收产业,都有一项致富项目,户户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清洁的沼气,房前屋后窗明几净,大伙儿的精神、气质也为之一变。闲了到“乡村书吧”看看书,充充电,到健身场所打打球,健健身,乡亲们说,如今城里的亲戚还羡慕他们村里的日子呢!这是唐亚峰告别记者时所说的一席话。是啊,在柏木山村,在唐亚峰家中所采访到的点点滴滴,正是中国老百姓节节高的生活的一个缩影。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