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农家女陈巧荣:求知和创业都需要勇气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刘金英  2008-10-13 14:35:48

    当年,她带着孩子来到省城,自费踏进大学课堂;今天,她南北往返,在奔波中继续充实自己的"财智"人生。

    在广东省中山市,有家专门生产潜水灯、仪器试管等系列玻璃制品的企业———荣兴玻璃制品厂,法人是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西岔河村村民陈巧荣。

    说起陈巧荣,许多人还记忆犹新———1989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在显要位置刊发了《陈巧荣携子自费上大学》的报道;1990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也报道了陈巧荣的事迹。农家女陈巧荣,一度成为当时的新闻人物。

    那时候的陈巧荣,其实已经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刚刚改革开放,她就在村里带头搞起仪表生产,短短几年成为万元户,盖起了新房,置办了组合家具、电视机、照相机……经常出外跑业务的她,还周游了大半个中国,饱览名胜古迹。

    可日子越富,陈巧荣越感到知识“贫穷”的窘迫。“文革”使她中学没毕业就被迫辍学,这成为她始终难以忘记的遗憾,如今有条件了,这个梦想又无法遏制地翻腾起来。

    1988年11月,陈巧荣同河北师范大学达成自费上大学的协议。她在师大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给孩子联系好幼儿园,走进了中文系的课堂。

    1991年毕业时,有校友挽留她:“别回去了,留在省城吧。”陈巧荣摇头:“我来上大学,并不是为了摆脱农村。”

    恰在这时,乡里的一家乡镇企业下马,宽绰的厂房闲置下来。渴盼创业的心情使她没经过周密的市场考察,便匆匆地把企业承包过来,垫资金,找原料,跑销路,折腾了3年多,不但没赚钱,反而砸进去20多万元。

    困境没有使她灰心气馁,她又重新“拾掇”起以前干熟了的仪表生产,几年后,她创办的武强县荣兴玻璃仪表厂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小有名气的创业实体。

    这时,陈巧荣的眼光已经具备了在市场历练过的犀利。看到村边坑坑洼洼的闲散地无人承包,她以每年2000元的价格包下来,拿出近3万元打了3眼机井,用推土机把参差不齐、高低不平的大坑修成了4个鱼塘,围绕鱼塘种上一行行树木。没几年,多年光秃秃的土坑群得到综合利用,不但绿树成荫,成为西岔河村的一景,还为陈巧荣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2004年,陈巧荣开始琢磨一个新问题:如何冲出家乡黄土地,带领乡亲们发外地财?因为他们生产的仪表大都销售到南方,她决定到那边开办仪表厂和销售门市。

    不久后,陈巧荣投资近百万元,在广东省中山市购买楼房,办理营业执照,创办起产品档次较高的企业,厂里的工人全部从武强老家带过去,专门生产潜水灯、玻璃试管等系列玻璃制品。为了让企业起步更高,她不仅自己不断自学,还聘来专门的生产和管理人才,又投资十几万元上了先进的产品检测设备。短短几个月,产品便成为南方市场上的抢手货,潜水灯等一些产品还销售到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

    多年经营企业积累的经验,令陈巧荣对商机十分敏感,她看到南方节能灯具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想到这一国家大力发展的节能产业在北方还是个薄弱环节,便邀请村党支部书记郭东海到南方考察市场,之后她以入股的形式在村里筹建节能灯具厂,今年6月已正式投产。

    就像当年克服困难带着孩子上大学一样,如今已经56岁的陈巧荣从来都不缺乏求知的勇气。每天琢磨着把家乡和南方的企业都做大做强,时常奔波在两地之间的她仍然坚持上老年大学,并且学开车、学英语、学营销知识……在业务往来中,她甚至已经可以与外商用英语交谈。

编辑: 栀子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