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前车之鉴 >> 正文

土地流转之一:土地“转”起来 农民富起来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春燕  2008-12-25 14:56:00

 中国园林网12月25日消息: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不仅体现了农民的意愿,也体现了时代潮流的方向。

    荒滩上播撒的希望 

    2008年11月下旬的一天,冒着冬日的严寒,一位撒拉族男子越过田野结冻的薄冰,沿着弯曲的羊肠小道,攀过用铁丝围起的栅栏,站在一块平整过的地头,地里栽满了花椒苗、核桃苗。尽管绿叶凋落,但这些苗木挺拔、坚毅,惹人爱怜。

    “看着这些苗子,我好像看到了希望。”男子说,他蹲下身子,扶正一棵倾斜的花椒苗,那眼神和动作仿佛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就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瓦匠庄村的韩德祥。

    韩德祥深情地凝视着荒滩上稠密的苗木,思绪万千。小时候,他家中有11口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1983年,刚刚20岁的韩德祥,跟着乡亲们去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修路。几年下来,他用积攒的储蓄承包了修羊圈工程。渐渐地,韩德祥的资金上了百万,家里盖了样式新颖美观的二层楼房,购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小轿车和两辆大货车用来跑运输。2006年,韩德祥看到村里许多年轻人到外地去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土地利用率不高。经过和家人协商,韩德祥毅然拿出多年的积蓄,以每亩每年400斤粮食承包了瓦匠庄村黑滩和荒滩498.2亩地,种上了4600株核桃树和两万株花椒树,并套种了春小麦,自费修通了黑滩和荒滩的路,新建灌渠。

    当年,韩德祥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4万公斤,收入33万元,套种了近100亩胡萝卜,收入10万元。在这期间,他雇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30多人,每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00元。这下,韩德祥的名字传遍了乡间。

    好政策让土地动起来

    “凡以出租、入股形式集中连片流转的,以流转合同为依据,对转出土地的农户继续享受国家对农业粮食直补等各项政策性资金补助,对转入方其流转的面积在50亩至100亩以下的,每亩一次性奖励30元;100亩-500亩以下的,每亩一次性奖励40元;500亩至1000亩以下的,每亩一次性奖励50元;凡集中连片流转面积栽100亩以上者县政府无偿提供苗木,并对化肥、农药及灌溉费给予一定的补助;凡在流转土地上种植线辣椒的每亩补助种子款30元,种植规模200亩以上者给予1万元的奖励。”2008年年初,循化县出台一连串政策,鼓励农民以多种流转形式经营土地,这使韩德祥更加铆足了劲。

    目前,循化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为15267.49亩;返租倒包时间最长的20年,最短的5年。从行业上看,有土地返租或倒包后从事畜牧业的牛羊育肥、种植业、林业,主要经营核桃、花椒、线辣椒、生态林。

    庄稼地“流转”出中藏药材

    长期以来,贵德河西镇江仓麻村的农民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传统。

    12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江仓麻村,看到有些村民正忙着晒各种药材。这么多种类的药材是怎么种出来的?村民们竖起大拇指说:“这要感谢屈生龙!是他先种了甘草、黄芪、柴胡,为我们开辟了路子。现在我们只管把药材种好,根本不用考虑销路。”据说,他们种植中藏药材亩均纯收入在1800元以上。

    2001年,屈生龙怀揣着筹措到的3600元钱,只身前往甘肃天水、陇西和河北等地学习种植中药材的技术,了解药材的市场行情。25天的行程结束后,他背回了25公斤甘草、黄芪、柴胡的种子。

    当年屈生龙就种了一亩甘草、黄芪、柴胡,利用自己学来的技术精心管理。结果,那年他在一亩地里赚了3000多元。

    已经40多岁的屈生龙想,自己岁数已经大了,与其出去打工,还不如承包一些利用率不高的土地。第二年,他以每亩每年200元的租金承包了村上70亩地,种了各种药材,当年赚了20多万元。

    看到屈生龙挣的钱多了,有村民就去讨教“致富经”。屈生龙手把手地教乡亲种植药材外,还用自己的钱购买种子,无偿给村民提供,挨家挨户传授技术,甚至亲自帮村民翻地、施药。到了收获季节,还帮种植药材的村民销售药材。

    近年来,村里不少人翻过拉脊山挣钱去了,导致许多地荒芜了。很多村里人就把地交给屈生龙,只是收取每亩每年100元—200元不等的租金。在屈生龙的带动下,江仓麻村村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上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种上了中藏药材,他的家人个个都成了技术员。今年,屈生龙用承包、反租倒包等形式流转种植中藏药材的土地达到1030亩。

    江仓麻村有村民告诉记者,听屈生龙说今后要扩大种植规模,那这样的话,可以吸引来更多的药材客商。全村要是每户种植两亩地,每户每年至少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

    今年,为实现中藏药材集约化生产,使群众在种植中藏药材时没有后顾之忧,保证销路畅通,屈生龙投资20余万元创办一个中药材种植协会,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

    以地入股双寨农户成股东

    2008年11月25日,湟中县成立了全县首家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双寨土地流转合作社,这是由村支书在去年租用本村村民土地修建50座温棚发展花卉基地,使农民得到实惠这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带头发起的。合作社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采取股份制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农户以地入股,实行合作社集中使用,统一管理,年底统一分红的管理模式。目前,这个村23户132位村民的200亩土地已入社,合作社已对200亩土地进行总体规划,促进土地向经营能人、经营大户和龙头企业流转。

    12月20日,太阳躲在云层里,寒风凛冽。可在双寨村的温室大棚里,春色满园。充满生机的玫瑰花、康乃馨、唐菖蒲等花卉争相开放,红的、紫的、白的映衬着村民韩英的脸。

    “看把你们冻的,我天天劳动,寒冬腊月的也不觉得冷。”见到冷得发抖的记者,韩英开口说。可不是,刚拉完草帘子的她,浑身冒着一股热气。“现在虽然也是给村上干活,但和生产队的时候相比,那可是在福窝窝里啊!”

    韩英今年54岁,全家5口人,老伴在外做泥瓦工,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自从村上实行土地流转政策以后,她家的3亩地租给了村上成立的青海祥瑞花卉苗木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收取2100元的租金。2007年,韩英看到村里进行反租倒包,就包了两个温棚,专门进行玫瑰花、洋竹兰、唐菖蒲等花卉的田间管理,公司给她每月每棚350元的工资。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挣点钱,还学到了花卉种植的科技知识,一举两得。”韩英开心的笑容犹如盛开的玫瑰花。 

    记者手记

    30年前,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因为18户农民冒死发起“大包干”而震动天下,我国农村改革甚至整个改革拉开了帷幕。今天,小岗村再次成为国内舆论焦点。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小岗村考察。在那里,胡锦涛说,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因此,胡锦涛在小岗村的讲话,发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强烈信号。实际上,小岗村,以及中国大多数乡村,早就已经悄悄地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小岗村的土地改革足以证明,我国农民在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里,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在土地流转运作过程中,开发商与农民之间的土地纠纷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生活的稳定性。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各种政策,允许农民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至此,我国又一轮的土地革命展开了。





  济南林业:“一棵杨树”带来亿元收益

  李秀建老人:靠养花增加收入 一年获利七八千

  肖纯文:踏遍五省耗时两年建起国内最大精品桂花园

 

编辑: 栀子花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88-9526 0571-864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