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砍树人”向“种树人”嬗变 大美龙江的绿色崛起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柏章良 刘继广 牟景君 邢晓然  2012/6/8 15:47:00

倾力打造龙江湿地名片

过去,人们都说“大森林”、“大冰雪”和“大界江”是黑龙江的三大名片。近年来,这里又多了一张靓丽的名片,那就是“大湿地”。

黑龙江省是湿地资源大省,湿地面积866.6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近1/5。其中,天然湿地556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湿地的1/7,仅次于疆域辽阔的西藏。特别是沼泽类湿地全国面积最大,为427万公顷,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的近1/3。有国际重要湿地7处,占全国1/6,居全国之首。目前,全省共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8处,总面积423万公顷,保护区数量居全国之首。

面积大仅仅代表黑龙江湿地资源优势的一个方面,而保护黑龙江这个全国大粮仓才是黑龙江湿地重要性关键之所在。

据相关资料显示,湿地周边的农田持续稳产高产,而且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低、程度轻,这是不争的事实。以三江平原的富锦市为例,粮食年年丰收,得益于周边大面积湿地的自动调节功能,旱可供、涝可蓄。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曾多次明确表示,黑龙江要在粮食安全上为国家作贡献,同时生态环境也是我们最主要的一张牌,没有好的环境,我们的粮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生态建设非常重要,湿地不要再开垦了,森林不要再蚕食了。

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要求“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做好湿地建设规划,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重视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湿地建设投入”。

保护湿地,龙江大地在行动——

2001年,黑龙江率先推行了流域保护理念;

2003年,省人大出台《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湿地的地方性法规;

从2009年起,省政府批准为扎龙湿地建立长效补水机制,设立扎龙湿地补水专项资金;

截至2011年,全省共完成了21个国家林业湿地保护工程项目;

“十二五”期间,将50%的自然湿地纳入生态补偿范围,使80%的自然湿地得到严格有效保护,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体系,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促进湿地产业发展,逐步完善龙江“大湿地、大旅游、大产业、大文化”的格局……

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台北等地飞往哈尔滨的航班客座率达95%,机场每日进出港旅客最高达2.5万人次……哈尔滨,这个努力成为中国“夏都”的最北方大都市,正是抓住了得天独厚的松花江自然湿地资源,全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旅游核心品牌。而这都得益于一种优势自然资源——湿地。

业内人士指出,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将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旅游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一股“湿地经济潮”正在龙江大地暗潮涌动,湿地生态旅游也已经成为全省的朝阳产业。

这就是我们的大龙江。

在国家发展需要木材做支撑的时候,龙江人民是英雄;在建设北方重点生态屏障需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时候,龙江人民同样是英雄,这正是龙江绿色崛起的根基所在!

推荐阅读:

江苏:句容天王镇打造苗木产业“绿色银行”

京津风沙源治理 绿树翠屏绕京城 特色经济富林农

贵州毕节:石旮旯中创造生态富民奇迹

黑龙江:绥东村花卉基地鲜花朵朵开 致富步子迈

编辑: 三叶草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