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生态与产业并重 美景与财富兼收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姚伟强 2013/1/9 11:31:07
隆冬时节,驱车行驶在河北省黄骅新城区中疏港路,两侧杨树的叶子早已落下。可在沧州市林业局局长王炳申看来,这凋零也是一种美丽,因为它正孕育着春的萌发与秋的收获。“等明年春天,路边新种的杨树也该抽枝发芽了,中疏港路将变成一条美丽的绿带。”他说。
这美丽来之不易。沧州位于河北省中东部,东临渤海,地碱水咸。当地有一句民谣形容这片土地: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沧州市重点实施了荒碱地绿化等工程。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清江介绍,过去盐碱地造林一年栽、二年活、三年死。后来,他们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力攻关,探索出“台垅整地、工程改碱”的方法,即用周边土壤将原地面平均抬高120厘米左右,上面高筑围埝,并做成25米长、9米宽的小畦以利雨季蓄水压碱,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2012年,沧州市在中疏港路等盐碱较重区域大面积推广这种造林方法,绿化沙荒碱地超过3万亩。
此外,沧州市还实施了通道堤防、农田林网、城镇村屯和见缝插绿五大绿化工程,初步形成网、带、片、点相结合,乔、灌、果、花相配套的平原生态防护林体系。
昔日的盐碱荒地正蜕变成绿廊花海。目前,沧州市森林覆盖率达23.8%,乡级以上公路及河渠绿化率达到7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5%。沧州市林业局获得“全国沿海防林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沧州市林业局强力推进林果产业发展,力争让林农的“钱袋子”也鼓起来。
泊头市交河镇五里庄村果农王宝玉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将10亩鸭梨树更换成皇冠梨,新品种果实甜、产量高、卖价好,年收入比过去增加约3000元。
沧州市林业局主管果品的副局长李军说:“我们发展林果业有‘三件法宝’。”第一件是推进果品标准化生产,目前共完成果品无公害标准化基地认定面积150万亩,优质果率超过90%;第二件是改劣换优,选育和引进新品种16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35项,年增效益近亿元;第三件是推进林果产业化,培育一定规模和牵动能力的林果龙头企业29家,创建知名品牌15个。接下来,还要建成一批绿色、有机果品基地,小枣生产向最适宜区域集中,扩大鸭梨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规模,恢复和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加快发展桃、杏、葡萄、李子等小杂果,努力在促进果农增收上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王炳申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沧州市将结合实际,继续抓好东部中重度盐碱地绿化和南部、西部的沙化土地治理,抓好中心城区绿化、13个县级城市绿化和新民居示范村屯绿化。同时,继续坚持生态与发展产业并重,实现美富兼收。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5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果品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年林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
推荐阅读:
青海:防沙治沙成果突出 沙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青海:十年“三北”防护林工程 百代受益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建设初见成效
湖北:林业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
编辑: 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