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yuanlin.com/sr/UploadFiles/2013/11/8ceb8976-aedb-4519-865f-231df3834e1e.jpg)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浙江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经验并加以推广。要求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还有很多地方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安吉县经过10余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今后,本版还将陆续刊发吉林、山东等地的报道,以供各地借鉴。
走过10余年的生态之路,安吉的山青了,水绿了,景美了,民富了,“好生态”成了这个浙江省北部山区县响当当的牌子,声名远播。浙江省安吉县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自2008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县187个行政村共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色村3个,创建覆盖面达95.7%。
守着这份美丽资产,安吉县有了新蓝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县域大景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让绿水青山真正变身为金山银山。
污水垃圾没踪影
小小山村变景区
从高速公路拐入安吉蜿蜒的乡间公路,满目绿色扑面而来。车行十几里,居然来到了一个“地中海小镇”:路旁20余座精致的欧式两层小楼一溜排开,白墙上深色的梁框、窗台上五彩的鲜花,一派美丽、整洁的异域风情。路的尽头是一个大型停车场,假山堆的山门上刻着5个大字:“高家堂景区”。
不仅是记者,就连在高家堂村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们也未曾想到,这个曾经污水横流、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如今居然成了景区,吸引了一批批省内外游客。
“这排房子就是我们农民的住房。我们特地请了中国美院的专家来设计整个村庄的风格和色彩。”年轻的女导游坐在景区电瓶车上自豪地向我们介绍。
村庄、农田、果园、高山、溪谷、仙龙湖、山村别墅、企业会所、水墨农庄……一条浏览环线围绕了绿色、宁静的高家堂。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高家堂村成为全省第一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湖州市首个市级生态示范村。2008年,高家堂村成为县里首批“中国美丽乡村”、“浙江省最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2009年,高家堂村又被命名为安吉县首个国家级生态村。
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与美丽梳妆,村里不仅有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引进一套美国阿科蔓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立起了和城里一样的垃圾保洁体系。
美丽引来金凤凰
普惠村民好处多
光投入仅能赚吆喝,美丽乡村之路并不能长远。怎样化生态资源为生态资本,让这份“美丽”生出更多金豆豆?高家堂村民们一直在探索。
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一家企业看上了村里的好生态,投资4000多万元在村庄中心的仙龙湖畔建起了海博山庄,并每周安排数百名员工到这里疗休养和培训。同时,山庄的对外营业也给高家堂带来了更多人气。很快,别院山川、嘉鼎山庄、水墨桃园、东篱农业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接踵而至,纷纷落户在秀美的高家堂村。
去年10月,高家堂引企入村,开展乡村经营。村集体与一家公司合作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并拿出占比30%的资金入股,合作公司出资70%,共同组建了“蝶兰风情旅游开发公司”,开展市场营销和土特产品开发包装。
乡村经营,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共赢,经营才会更顺利。根据协定,村集体每年凭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从旅游公司获取固定收益,第一年就有10多万元,此后据经营情况按比例逐年增加。
此外,村集体还可按现金入股30%的比例获取分红。村民除享受村集体经济收益外,还可在旅游公司务工,或迎合村庄水墨风格整体规划改造自家房屋,参与旅游休闲经营。
“今年上半年,村里接待的游客达到19万人,一半以上都是上海人,收入达300余万元。”蝶兰公司总经理董杰说。
全县处处皆景区
山青水绿更宜居
在美丽乡村遍地开花的安吉县,高家堂仅仅是“经营美丽”的一个缩影。
“今年,县委、县政府请来专家,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景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安吉县环保局党组书记沈卫江说。
为激励县域大景区建设,安吉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如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休闲旅游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突出对旅游基础设施、企业培大育强、旅游人才培养、乡村旅游提升等方面的鼓励和引导;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奖励通过验收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对示范村成功创建乡村旅游3A级景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县里每年安排不少于15%的切块用地指标给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了“经营美丽”的行列。
偏远后发的龙王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挖掘传统特色,重整传统造纸业,开办原汁原味的“手工造纸作坊”,供游客们体验做纸的乐趣,并在作坊里印起了“武强年画”。黄杜村打出“安吉白茶第一村”名号,打造以体验影视文化及白茶采摘、炒制、冲泡文化、回归农家生活为内容的休闲村落。尚书圩村用美丽绽放的向日葵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村支书李锡良介绍说:“我们明年还要做大规模,形成尚书、森林、农耕三大文化品牌。”
在全国掀起美丽中国建设热潮之时,安吉人对“美丽”又提出了更高要求:让每一寸山“青”,每一滴水“净”。
“我们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安吉建设成为汲水可饮、青山可秀、清风可沐、寸土可生、城乡可媲的‘水绿、山青、天蓝、土净、城美’之地,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宜居之城。”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
河北张家口:14年血汗铸就绿色长城
江苏:沭阳花木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湖南:芷江将建设大型丹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河南民权伯党乡:花木种植亩年收过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