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重庆:武隆“生态兴乡”走上“绿色崛起”转型富民路

来源:华龙网  2013/11/28 10:04:42

在环境保护与开发上做文章,发展具有一方特色的旅游经济。近年来,武隆县铁矿乡立足生态环境资源,大力推行生态招商,促进优美山乡“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兴乡、绿色崛起”发展转型路。

铁矿乡位于铁矿乡地处武陵山和大娄山结合部,奇峰异岩深山地貌,最低处海拔在600米,最高峰猫鼻梁海拔1839.1米,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丰厚,主要有大洞河峡谷、穆杨沟田园风光、鸡尾山地质公园、大佛岩天然佛像、赵云山河谷等景区,另有“焦王寨“、“穆杨寨”、“八阵图”、“练兵场”等民间传说。

面对丰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乡党委、政府树立“生态兴乡,旅游富民”的理念,以打造渝东南乡村旅游度假公园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乡村旅游统筹城乡发展,加速绿色崛起,被称为武隆县的“云彩上的森林公园”。

“我们要金山,要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了从源头治理“脏、乱、差”,该乡以“提升居民素质工程”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乡投入人力1000余人次,拓宽改造村组道路20余公里,清理垃圾、清修沟渠、清除路障100余处,实施农房风貌改造500余户,改水改厕800余户,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结合全县“绿色崛起”工程,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该乡多种形式推动植树造林工作,构筑生态林网络,完成造林面积2000多亩。目前,全乡竹木蓄积量已达1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17.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5%,真正成为“绿色生态乡镇”。

“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拓宽城乡统筹发展路,加速绿色崛起,上符合武隆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下顺应百姓致富期望。”该乡党委书记杨涌说,在确定绿色崛起发展之路后,该乡立足“生态铁矿”,发展“旅游铁矿”,建设“绿色铁矿”,打出了一套主攻绿色产业的“组合拳”。

依托景区旅游资源,以村庄为推进单位,该乡引导农户以“乡村旅游”为牛鼻子,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创新探索特色产业和景点融合开发模式,产业就是观光园,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业态。

农户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以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多种形式发展乡村旅游接待项目。在乡政府的积极引导下,500多农户及时“改行”,建立荷花园,油茶园、白果湾花谷,办起了农家乐、林家乐旅游接待项目,年创产值达到400余万元,走上了绿色致富之路。

与此同时,该乡拓宽发展视野,将发展眼光转向大项目,重点开发生态观光、健康养生、野外露营和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项目,先后引进了超亿元旅游开发项目3个。其中,大洞河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亿元,拟建大佛寺、抢险救灾文化博物馆、鸡尾山地质公园等,力争经过3至5年的投入和建设,倾力打造休闲、养生、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铁矿乡党委书记杨涌表示,将抓住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关于武隆县作为渝东南生态发展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和当前武隆县大旅游大开发的机遇,以助推“中国武隆公园建设”、“加速绿色崛起“为主轴线,围绕白马山片区扶贫开发打品牌,主攻乡村旅游项目,把生态建设这篇文章做大,把旅游开发这篇文章做实,努力形成富民强乡的核心带动力。

推荐阅读:

辽宁:沈阳阜新共绘林业建设蓝图

陕西:千阳秋季造林从“送苗子”到“送林子”

浙江:安吉坐上生态经济快车

河北张家口:14年血汗铸就绿色长城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