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贵州:从“酸雨之城”到“爽爽贵阳”

来源:金黔在线  2014/1/3 13:48:17

致读者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党报责任担当。今日起,本报每周五在第5版推出《生态文明》专题版面。解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介绍各地各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倡导节能减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监督一些地方存在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力求以多元的视角、鲜活的案例、中肯的分析、实用的信息,成为融启示性、指导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特色版面。

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新闻提要

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全国3个酸雨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贵阳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一度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贵阳市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2001年成功摘除“酸雨城市”帽子。

同时,贵阳市经济实力明显得到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

2012年,贵阳市多项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森林覆盖率达43.2%,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

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并进入中国十大低碳城市行列。

2013年12月20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3年11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其中,贵阳市的空气质量位列第四,排名保持靠前。

从国家已公布的2013年1至11月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来看,贵阳市在全国74个城市中属于中上水平。

与此相对应的是,这座曾经的“酸雨之城”,近年来,因生态良好、气候宜人,而被人们誉为“爽爽贵阳”,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

从“酸雨之城”到“爽爽贵阳”,贵阳,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

科学发展之路成就华丽转身

多年来,贵阳市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城市,从而成就了“爽爽贵阳”的美誉。

从10年前发展循环经济,到5年前决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贵阳市逐渐摆脱了当初典型的粗放式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迎来了漂亮的转身: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十五”之初,贵阳市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磷、煤、铝等不可再生资源进行采掘和初加工上。

对此,贵阳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经济发展新理念的循环经济上。

从2000年起,贵阳就先于全国其他城市开始探索循环经济发展。2002年,贵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做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

随后,贵阳市先后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贵阳磷化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贵阳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规划”等,并明确要求在“十一五”规划中全面体现循环经济理念。

2004年底,贵阳市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定位,并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战略途径来建设生态经济市,颁布施行了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原则,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中心,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2年,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全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个试点;2004年初,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为全球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5年,贵阳市成为入选国家6部委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唯一的省会城市。

党的十七大以后,贵阳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的部署,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

《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指出,近年来,贵阳市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将使贵阳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新的发展路径。

决定作出后,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埋头实干,从多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千方百计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系列有效措施之下,“十一五”以来,转型发展的贵阳呈现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态势,城市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让市民享受更多蓝天呼吸更好空气

2013年,贵阳市空气污染治理历史又迎来了新的里程碑。这一年,贵阳市和全国其他73个重点城市一起,开始正式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向更高的空气污染治理目标迈进。

这一年,贵阳启动了有史以来范围最大的、涉及面最为广泛的空气污染治理工作,成立了贵阳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由28家单位联合开展的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治理、饮食油烟治理、油气回收治理、非煤矿山治理和环境绿化提升7大专项治理工作。

据分析,随着贵阳市城镇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多个建筑施工地同时开工,扬尘污染源分布面广,且属于无组织排放源,部分工地不按规程施工,导致扬尘污染成为影响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贵阳市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污染现状,在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中,近段时间,贵阳市、区住建部门共检查在建项目1276个,下发整改通知书1156份。

对检查和督查中存在问题较多的24个建筑工地,涉及的33家施工单位和19家监理单位作出相应处罚。

据悉,为更好地掌握PM2.5的来源,贵阳市拟在修文、开阳、息烽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点,在清镇、白云增加空气自动监测点,并将探索空气质量考核具体办法,同时提速PM2.5源解析的研究,形成翔实的技术支持和依据。

目前,贵阳市正着手启动一项多部门联合开展的“蓝天守护计划”,让市民享受更多的蓝天呼吸更好的新鲜空气。

该计划是一项整体联动的系统工程,将采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城市规划,建设“通风走廊”;调整机动车结构,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大综合管理力度,细化责任分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和制定预警应急体系,妥善解决污染天气等七个方面的措施来改善贵阳市空气质量。

此外,贵阳市将在2015年底以前建立起先进的大气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完善的大气污染执法监督体系,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入。

推荐阅读:

天津:辛口镇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实现双赢

社会资本为城市增添“绿色”

广西:河池2013年林业总产值超110亿元

甘肃:陇南市礼县新增特色经济林3万亩 

编辑: 珊瑚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