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兰产业优势尚未出现 后劲略显不足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6/3/2 9:58:25
“君子兰产业的发展优势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距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谈到君子兰产业的发展时,吉林省长春市君子兰协会副会长李茂林说,“例如,长春有最适宜君子兰生长的自然条件、最悠久的养兰历史、最庞大的养兰队伍,有吉林农大等一批科研单位,但是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与之还不匹配。”
在最近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上,李茂林的话得到了绝大多数君子兰业内人士的认可。谈到我国君子兰产业的现状,他们认为,当前我国君子兰产业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距离产业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分析原因,长春市君子兰协会副会长牛俊奇等人认为,首先是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由于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种植户多是家庭,难成气候,缺乏龙头企业和具有一定实力的中间商介入,与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的连接,抵御风险能力弱,因此要达到产业化经营尚有一定的距离。
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今年节气较往年提前,而多数君子兰还未开花,无法供应市场,所以今年春节期间,仅长春君子兰花卉市场缺货量就达到五万株左右。据了解,君子兰大多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开放,而且花期长达两个月。南方消费者通常在春节之前把君子兰买回家,因此在销售时必须控制花期,保证在春节开放,才能卖出个好价钱,如果春节之后才开花就错过了销售季节。“因此,君子兰生产还需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牛俊奇说。
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也成为当前阻碍君子兰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各地的欣赏观点不一样,市场需求也各不相同。目前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市场需求有效、快捷、深入的了解,因此不能及时生产适销对路的植株类型,满足消费需求。“日本、韩国客商多次提出购买君子兰,一次就定购几万株、甚至十万株,经销商不敢下订单。”牛俊奇介绍,这几年,君子兰忽视标准的执行,阻碍了其大批量在市场中销售,目前交易仍以零售为主。
“近年来,用高价把中低品级君子兰当高品级君子兰买者大有人在。反之,把高品级君子兰当中低品级君子兰卖者也不乏其人”,牛俊奇解释说,按照亮度、细腻度、脉纹等构成的君子兰鉴赏评定标准,君子兰大致可以分为七个级别:极品、珍品、精品、佳品、良品、普通品和次品。他说:“不规范的价格体系,会影响君子兰产业的长远发展。”
当前君子兰的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也存在着矛盾。我国君子兰的生产一直沿用传统方法和技术,特别是选育还停留在手工、肉眼的水平,不能像欧洲花卉、日本水果那样对基因进行筛选、提纯、光谱分析,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市场价格过高,消费者难以接受。
资金分散与集约化的矛盾也是阻碍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君子兰花卉产业主要是依靠民间发展起来的,没有政府投入,资金分散在各家各户,不能集中使用,在品牌宣传、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研发上难以形成合力,产业发展明显后劲不足。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