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达集团董事长刘国田谈苗木业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宋波 2005/10/9 15:44:03
相对于工业来讲,农业的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刘国田说:“现在的人才、资金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工商业,农业领域非常少,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不多。苗木业也是如此,当前的从业者主要是农户,他们没有能力进行较长期的投资,而‘金丝达’则有工业利润作为资金支持,可进行长期规划投资。搞印染,建一个车间就得投入2600多万元,而投资农业用不了多少钱就能办很多事。‘金丝达’投入4000多万元,就建了1万多亩的苗木基地。农业投资的周期虽然较长,但回报很可观,苗木业的一般利润可达到20%至30%,而在工业上,有10%的利润就很不错了。”
一上马就做到上万亩的规模是不是有些冒进?刘国田强调了两点,一是可以将做工业积累的人才和管理经验可以用到到农业项目上;二是要做就做最大,因为最大本身就是品牌。大型绿化公司来昌邑找苗子首先会想到“金丝达”。
找市场不如建市场
2003年,“金丝达”投资2200万元兴建北方苗木展示交流中心和北方苗木交易市场。今年又投资800多万元对两个场馆进行扩建,新建了昌邑市金丝达绿化苗木博览园。利用这些设施,昌邑市成功举办了两次苗木交易会。
刘国田在解释花这么多钱建场馆时说:“找市场不如建市场。一边做产业一边找市场是非常困难的,有了市场就不一样了。”刘国田对市场拉动产业的作用深有体会。他举例说,绍兴有个轻纺工业城,基本上是前店后厂的方式。他以前接触过租摊的小经营户,不少人已有千万元的家产,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批发市场带出了一方产业。与昌邑同属一个地区的寿光也是个典型的例子。寿光在发展蔬菜基地时就开始建市场,寿光在蔬菜生产、经营上能有现在的名气,与当地的批发市场密不可分。目前卖苗难,买苗也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苗木市场。基于此,“金丝达”在决定进入苗木行业时就考虑了要建市场。
刘国田说,“金丝达”花了数千万元建市场,看似让大家都获了利,但受益最大的还是“金丝达”。因为只有整个昌邑的苗木产业做大了,“金丝达”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再说,建市场没有赔钱的,只要苗木产业够大够强,能带动很多相关的产业,所以它是一天天升值的。有很多人疑惑“金丝达”什么时候才能收回建市场的成本,这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金丝达”发展苗木是从长着眼的,考虑的是长期效益,如果只图挣钱快,完全可以干别的行业。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