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升级
“粪便不仅用来产生沼气,还可以种葡萄。”7月21日,记者在云阳奎博种猪场背后的一大片地里看到,一串串紫葡萄鲜嫩欲滴。
“这50亩无籽葡萄都是用猪粪为原料的有机肥种出来的有机水果。”养殖场负责人王树奎介绍,去年起,他利用自己养的2200多头生猪产生的猪粪,经过干湿分离粪便,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为沼液,通过管网无偿提供给周边的百余农户用于灌溉回田,种植庄稼,生成沼气产热供农户煮饭,发酵后的干粪则为葡萄提供肥料。
“这样既解决了粪污问题,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种出来的葡萄病虫害少,果甜,还能增加一笔收益。”王树奎说。
今年以来,云阳的优质农产品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在筹建绿色优质循环农业基地,沿“一江四河”和四条国省道“九大通道”布局,打造“一江四河”经果林走廊、县城至龙缸景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经济走廊,以及云巫路、云开路、云奉路三条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发展柑橘、牛羊、蔬菜三大主导产业。
科技支撑
为生态经济保驾护航
在美丽的澎溪河岸边,黄石镇中湾村村民魏光兴顶着烈日在地里忙活着,给自家3亩柑橘树修剪枝叶。在柑橘树下,今年他还套种了红薯、黄豆等矮秆作物。
“以前,我就光种点玉米和红薯,这几年看着别人种柑橘赚了钱,我也跟着种了点!”魏光兴笑着说,家里就他和妻子两个劳力,这是他们种下的第一批柑橘树,算下来,一年多挣2万元不是问题。
不只是魏光兴一家。这几年,中湾村的柑橘栽种面积从几百亩扩大到了2000多亩,全村七成以上的农户家都种上了柑橘。去年,村里产出的10万斤柑橘通过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往国内各省市,收入20多万元。
“今年,全县村民种植柑橘的积极性明显更高了,主要是因为大家看到县里引进了科技项目,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该县农委果业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云阳县现有中晚熟柑橘30万亩,年产量15万吨,但发展柑橘产业以来,现仅有小型冷库(300吨左右)15个,2000吨冷链气调库1个。一旦遭遇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烂果、滥市,农民利益受损。
今年,该县投资6000万元新建一个冷链物流厂,采用全新科技,吞吐量可达2万吨左右,年内就可建成投用。这意味着,大家种出来的柑橘不仅能保证品质,还可实现错季销售,让农民增加收益。不仅是黄石镇,全县乃至渝东北其他区县的柑橘都可在此贮存。
此外,该县今年还先后在养鹿镇、故陵镇、凤鸣镇等柑橘主产地建预贮预冷库15个,新增库容3000吨。同时提高柑橘商品化处理率,在盘龙街道、双龙镇等地新建4条标准化处理线,借用科技力量,可实现自动化选果、洗果、分级,每条线每小时处理能力达15吨,效率大大提高。
推荐阅读:
三亚:育才600多农户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脱贫致富
福建:南靖花木套种绞股蓝带来千万增收
浙江:开化绿色生态产业彰显活力
黑龙江:香磨村千万亩经济林带动万千林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