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桃花山开出“希望” 拓宽致富路
来源:成都日报 2014/8/4 15:09:00
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大伙儿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心气和力量?有村民一语道破:“张书记就是我们大伙儿的主心骨,我们就是愿意跟着她干!”而在张存玉看来,有这样的奇迹完全是因为大家的信任,是因为大伙儿的凝聚力强了。
“一根梁造不出几间房,一个篱笆三个桩!”张存玉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要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作为社区支书要像黏合剂把“两委”团结在一起,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顺利推进社区的各项工作开展。在2005年时,针对当时班子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各项组织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张存玉在走访党员、小组干部和群众的基础上,下决心抓好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她多次组织支委成员和全体党员学习《党章》,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时期党的性质和任务,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她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把思想政治觉悟高、党性原则强、年轻有文化的党员同志纳入支部班子;她坚持将发展党员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了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每年均发展2名以上的新党员;她要求每个党员同志做勤劳致富的模范,积极在支部中开展“双带”和党员实践活动。在张存玉带领下,全社区70%以上的党员已成为致富能手,现在支部党员发挥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惠及群众的发展
打造“桃花山”壮大集体经济
下午时分,张存玉再次上了莲花山。“把莲花山打造成‘桃花山’,一定要有大动作,这不,我们已经引进了北京的一家投资商,到此打造‘天开莲花’项目。项目现在进入到关键时期,支持项目、做大项目,村民进一步增收才能成为现实!”
记者看到,如今的环山通道四通八达,通过一条景观大道与川西旅游环线相接。景观大道两旁,绿树成荫,处处是园林景观。在这里,一个花木驯化中心已经初步建成。从绿树花丛中上山,近千亩的桃林已经全部流转给公司。下一步,还有千亩的荒山林地还将流转。当地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通过流转土地,可享每年每亩800斤大米的收益,也可打工在家门口挣钱。
在桃林丛中,当地村民正在从事除草、打药等管护工作,“在公司打工,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轻松就赚到了,这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的事!”
张存玉与村民们一边亲切地打着招呼,一边告诉记者:“从今年的桃花节和品果活动来看,莲花山太火了,游客成群结队前来,连车都停不下。虽然这是好事,但也暴露出这里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配合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要着力做好服务配套,这是这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扩建环山通道、建设停车场和餐饮接待设施,甚至星级的乡村酒店,是迫在眉睫的事。虽然公司是整个项目的建设主体,但张存玉仍然闲不住,帮忙协调、做群众工作、思考如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忙得不亦乐乎。同时,引导村民积极转变观念搞旅游,张存玉也费了不少心:“拿今年来说,莲花山人气旺了,也就有了商机,比如开店卖卖水、搞点寄存之类的,就有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相信下一步,除了打工之外,发展农家乐自己创业的会越来越多,看好今后旅游前景的也会越来越多!以前,丰乐场社区光棍多,纷纷出去寻找生计,现在,他们好多都回来了,就等着大干一场呢!”
“等项目全面建成时,七个山头开着不一样的花,每季都不同,莲花山更美了,丰乐场社区的集体经济也就真正壮大了!”一门心思想壮大集体经济的张存玉,喜滋滋地告诉记者,通过这么多年地打拼,现在集体收入已经有了不少结余,今年社区准备将“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20元茶水费”的年龄扩宽到“60岁”,从而让更多村民尝到集体收入的甜头。
推荐阅读:
山西:浮山县打响“纳凉”经济牌
山东:长清花卉苗木总面积将达3.9万亩
四川:纳溪大力发展林竹产业 力争实现100亿产值
广西:以森林旅游发展经济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