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问鼎广东省石? 四种名石成为备选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6/3/16 10:02:44
端州砚石千金易得一砚难求
古人云:“四宝砚为首,砚以端为上”。端砚号称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产于肇庆(古称端州)而得名,端砚石开采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关于端砚,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0年),宋代名臣包拯出任端州郡知事,包公在端州任职3年,清正廉明、勤政爱民。包公离任之时,百姓们争相携物相送,被他一一谢绝。在一片赞扬声中官船沿西江而下,不料船到羚羊峡时,风云突变,浊浪排空。包公见事有蹊跷,便询问下人,原来是家奴收受了百姓偷偷送上的端砚。包公一怒之下,将端砚掷入水中!奇迹发生了。乌云随即散开,风和日丽,湖面如镜。包公的船驶过之后,掷砚之处便隆起了一片陆地,这就是西江中的砚洲岛,而包裹端砚的黄布也流至江边,化为金黄色的沙滩。
端砚石质优良、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磨出的墨汁油润生辉虫不咬,宋代以后已被列为贡品。1300多年来,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把端砚视为珍宝,千金易得,端砚难求。现在人们都不再磨墨写字,但是端砚被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端砚行业已经进入历史最繁荣时期,但是砚石资源的保护利用却存在许多隐忧。端砚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有矿产资源,而近10多年来,端砚石开采因采用承包制几乎到了掠夺性、毁灭性开采的地步,出产的砚石数量远远超过千年来开采的总和。现在老坑、麻子坑、坑仔岩三大名坑洞深都在二三百米以上,优质石源濒临枯竭。肇庆市端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在《“端砚文化”发展建议》中不无担忧地指出:“这些资源再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只能追寻历史了。”
毫无疑问,端砚在广东省众石之中拥有“德高望重”的名望,而有特殊意义的端砚往往价值连城,但是端砚资源面临的困境使其不再具备“独占鳌头”的地位。
广绿石座雕工艺品上上玉材
广东省广宁县出产的广绿石与浙江昌化的昌化石、福建寿山的寿山石、内蒙的巴林石、浙江青田的青田石,并称我国制作印章、工艺美术品的“中国五大名石”。广绿石又称“广东绿玉”,简称“广东绿”,蕴藏于广宁县木格和清桂的五指山一带。广东绿岩质呈致密块状,小刀可以刻动,分别具有蜡状光泽、珍珠光泽和丝绢光泽,广绿石品种繁多,质地细腻,温润如玉,色泽丰富优美,有灰白色、牛角色、淡绿色、白中带绿(称丛林积雪)、黄中带绿(称黄玫瑰)、黄中带红(称秋景)、白中带绿色条纹(称碧海云天)等等。牛角色者,呈微透明,形象似鱼冻,称“广绿冻”。
广绿石在明末清初时,已是有名的贡品。日本侵华时期,在五指山之南曾开采,用以制作图章和简单的工艺品,引起中外艺人的注意。日本文房书道权威宇野雪村所著的《文房古玩事典》中记载:“广东绿产自广宁,有纯绿与茶黄色交错,广东绿、广宁冻在日本有很高的评价。”
广绿石的储量非常丰富,1987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做过为期3个月的勘探,证明南北两条矿脉带共储藏广东绿石11615吨,尚有多条矿脉未作详细勘探,估计总储量超过20万吨。
由于广东绿玉色泽鲜艳,晶莹剔透,色彩丰富而且生于天然,是座雕工艺品的上上玉材。加上“巧色雕刻”令玉雕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每一件玉雕都是独一无二,都是名玉与艺术糅合的精品,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湛江珍珠宝石皇后南珠代表
珍珠是富有的标志,纯洁的象征,被誉为宝石中的皇后。我国历史上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说,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海水珍珠统称为南珠。广东湛江是南珠的主要产地,湛江珍珠作为南珠的代表,早已蜚声海内外,其品质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由于南珠不可比拟的珍贵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起,湛江开始发展人工珍珠养殖业,珍珠插核、母贝养殖、人工育苗及珍珠加工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年产量占中国南珠产量的2/3以上,珍珠产品受到普遍欢迎并远销世界各地。近年来,由于人工养殖珍珠的大量出产和面世,以及珍珠养殖环境的恶劣,导致部分珍珠价值下降。
各国国石大观
国石和国花、国鸟一样,它必须是深受本国民众喜爱又具有优越性和重要价值的天然宝玉石。目前,世界上有近40个国家评选出了代表本国的国石,如英国、南非、荷兰的国石均为钻石;哥伦比亚、秘鲁、西班牙的国石为祖母绿;缅甸的国石为红宝石;美国、希腊的国石为蓝宝石;瑞士、瑞典、日本、乌拉圭的国石为水晶;印度、阿拉伯、菲律宾、法国的国石为珍珠;新西兰的国石为翡翠等等。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