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正兴:天生花草迷 盆景老行家(组图)
来源:玉溪日报 2006/3/27 11:03:15
通海秀山脚下的一间四合院中,有一个盆景荟萃的世界。闲时,居民都喜欢到这里徜徉一番。一个有阳光的早晨,我们拾级而上,满眼绿色的小小庭院中,百余盆造型各异的花桩盆景琳琅满目,众多的盆景中,又有一些盛放的茶花加以点缀。纵观气势恢弘,细品风格淡雅,给人鬼斧神工的感受。小院中79岁的龚正兴老人正摆弄着他的“杰作”,眨眼间,整个美丽画面的中心就是这位老人了。
被满庭芬芳环抱,让人顿感精神百倍,连刺眼的太阳也变得格外柔和起来。细看之下,只见堂中摆满了龚正兴老人制作盆景的各式工具,门头上,悬挂着一块素雅的牌匾“千芳翠”,堂外,各色盆景,生机盎然。
品上一杯香茗,老人娓娓说起自己的园艺故事。
天生的花草“迷”
龚正兴对花草的热爱似乎是天生的,小时候,龚正兴的父亲是帮别人专门打理庭院的园丁,受父亲的影响,他小小的年纪就卷着裤脚帮父亲浇水,父亲总是让他帮着修剪花草,耳濡目染下,龚正兴也对花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龚正兴有了实践经验就开始自己学起栽花来,他还记得,他第一次学栽的是叶子花,如今,70多年过去了,他栽下的叶子花都已长到了墙外,但每次看到它,龚正兴依然还能回忆起儿时的情景。
14岁时,龚正兴到外地参加了解放军,受园艺的影响,他的工作也和艺术有关。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有艺术的陪伴,龚正兴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转业后,龚正兴到通海滇剧团当了团长,整天东奔西跑的日子,让他无暇顾及他喜欢的花草,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不仅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功底,还培养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想象力。
“戏剧是一门艺术,同样,盆景也是一门艺术,要做好盆景,不仅要有文化素质,还要有足够的艺术修养,要把他们互相渗透,自己再慢慢领会。”说起工作给予他的启发,龚正兴老人觉得那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解不开的盆景情结
退休后,龚正兴才真正放开情怀,专心于自己所热衷的盆景创作。刚开始时,龚正兴自己到山上去挖一些树桩来做原材料。但树桩挖来后,还要经过很多道程序才能完成。要把树桩中间掏空,还要削下一小块种上花草。做好了这些准备,最少要经过2到3年时间,才能真正培养出一盆像样的盆景,要培养出好的盆景有时要花上七八年时间。
要做好的花桩盆景,还要配上好的花盆。龚正兴开始做盆景时所用的花盆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没想到在一次地震中,这些买来的花盆全都打碎了,要重新买花盆,价钱太贵,又不一定能适合自己的作品风格,于是就有了自己做花盆的想法。
为了做好花盆,龚正兴也没少花工夫。他每天一大早就上山拣石头,拣到石头就从最基本的打盐钵开始学,慢慢的技术成熟起来就开始琢磨着打花盆,学会了花盆的打磨后,他又想在花盆的技术上更上一层,开始打起景盆。
现在,龚正兴的盆景作品都用上了自己制作的景盆,每次向大家介绍他的盆景,他都觉得无比骄傲,因为盆景每一个配件都是出自他的双手。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