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产业化之路渐走渐宽
来源:洛阳市政府 2015/1/8 13:32:43
去年12月底,在洛阳市召开的洛阳牡丹文化创意产品说明会上,将唐代白瓷烧制技艺与现代LED照明技术融为一体的“美丽之光”牡丹瓷创意灯惊艳四座。从牡丹饼到牡丹瓷、牡丹真花、牡丹丝巾、牡丹灯具、牡丹花茶……洛阳市的牡丹文化产品逐渐丰富,文化创意亮点不断。
我市牡丹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怎样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记者进行了采访。
1牡丹文化产业,因创意而兴
外地人来洛阳,最想看的是牡丹。但花开花落二十日,不少游客因错过花期而空留遗憾。如何研发出种类丰富的牡丹文化衍生产品,让游客把“牡丹”带回家?这就需要文化创意。
“美丽之光”牡丹瓷创意灯,以牡丹、玫瑰、樱花等为整体造型,以陶瓷花瓣为灯罩,以LED为花蕊,白天是精美的牡丹瓷工艺品,晚上变身为五光十色的花灯,既实用又美观,为我市牡丹文化创意产品做了最好的注脚。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景观园林专业的任雪玲十几年前就开始潜心研究,研制成功牡丹真花艺术品,使洛阳牡丹“青春永驻”,永开不败。
“目前市场对牡丹真花艺术品的认可度和需求处于上升阶段,特别是海外市场反馈很好,昨天香港一公司负责人辗转找到我,邀我去香港开拓市场;我同时也在和德国、马来西亚、日本的客商洽谈合作。”任雪玲说。
市文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洛阳市牡丹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牡丹瓷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孟津牡丹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洛阳平乐国色牡丹画有限公司、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万景祥特产开发有限公司成为牡丹文化产品专卖授权运营商,在北京等地开设特营店或专柜,与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实现贸易合作……
2创意不足仍是瓶颈
虽然近年发展较快,但洛阳市牡丹文化产业目前仍面临整体规模不大,产品与文化、科技结合不够,创意不足,营销渠道单一等问题。
一些游客反映,牡丹精油、牡丹茶、牡丹瓷等,能不能做得再亲民一点,价格再低一些。还有游客建议,牡丹文化产品的创意可再丰富一些,把文化元素融入更多些。
“牡丹是我市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怎样把一朵花和文化创意结合起来,生产出丰富多样的文化衍生产品,是当前洛阳要做好的事情。”市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市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邵斌认为,总体来说,洛阳牡丹产品创意还处于初、中级水平,生活化创意还不够。
邵斌解释,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高度生活化,小到一双筷子、一张信笺,都可以包含有趣的文化创意。只有把艺术生活化,才能具有生命力。他建议,文化企业要用互联网思维,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多样化产品,另外可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抱团做大。
任雪玲表示,目前正在把牡丹真花与国画、书法等结合,做出摆件、壁挂、屏风、卷轴、书签、明信片等创意产品,方便游客携带。
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戴松成认为,当下洛阳亟待把“一朵花”做到极致,比如创作牡丹主题音乐、主题电影电视剧等。
3筹建牡丹文化创意研究院
市文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在加紧制订《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规划中的“文化示范区”专题中,就包括了牡丹文化产业提升工程。
该负责人透露,洛阳市将加强牡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培育壮大牡丹文化企业,扩大和提高牡丹产品市场影响力和产业效益,使牡丹产业成为我市的特色支柱产业。
具体到创意,洛阳市正策划成立集研发、营销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牡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力争取得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市场转化率高的科研成果,将洛阳打造成世界级牡丹研发中心。
推荐阅读:
湖北:房县升级生态文化旅游业
海南:那大镇六大系统构成完整产业链
海南:依托生态优势 优先发展旅游业
四川:2014年生态旅游直接收入596亿元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