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毕仕俊:修路造林 打造观光产业致富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原野 逄蕾  2016/7/6 11:18:39

昨天上午,2015年度“感动李沧”十佳人物事迹宣讲首场报告会在李沧区政府七号楼小礼堂举行。首场报告会,李沧区选取5位具有代表性典型参讲,他们讲述自己的善行义举,用实际行动点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芒,引导李沧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退伍后扎根村里,带领大家把毕家上流社区建成中国最美村镇的毕仕俊讲述了他和毕家上流的故事。

苦干硬干修筑通畅大路

上任的第一把火,毕仕俊首选修路。当时社区里与外界相通的仅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毛杨路,不仅狭窄逼仄,坑洼不平,而且一遇下雨天,便处处泥泞积水,人车难行。由于路难走,社区与外界交流极少,信息闭塞,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这样不成,必须把路修起来。”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让毕仕俊立刻下达了战斗的指令。俗话说:山路十八弯。大山里修路,面对崎岖的地貌,挡道的巨石,拦路的沟壑,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毕仕俊没有一丝的畏难与动摇,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便率先挥动镐头冲上第一线。

这一干便是三年,三年的荜路蓝缕,毕仕俊和乡亲们硬是凭着锹镐推车,先后拓宽硬化了毛杨路和天水路这两条社区外延的主干线,让大山外的光照了进来。然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对社区九个自然村的道路一一进行整治。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挑灯夜战,饿了,就啃一口自带的干粮;累了,就躺在土堆上歇一会儿。十年治路,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毕家上流的道路已实现了外延内联和区域交通全覆盖,通车里程达到了20余公里。

植树造林实施绿色发展

脚下的路有了,但是发展的路又在哪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毕家上流没有别的选择。”在毕仕俊的组织下,社区专门成立了“青岛百果山农业生态园”,并组建了60人的专业绿化队伍。他在山上“大兴土木”,先后栽植了香樟、紫徽、五桷枫等80余种、26万余株观赏苗木。引进了美国凯特杏、美国红梨、日本甜柿、沾化冬枣等20余种、5万余株经济型果树,开辟了独立的采摘园、茶园、特色林地等。

绿化中,由于没有车辆运输,大家就肩扛背驮;没有水,就扁担挑水。这就样,完成了山头绿化950亩,建成了10公里环山路和5000多米的观光小径,建造了2800米长的樱桃沟和200米长的花廊,并对水库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形成了景点。

整合资源打造观光产业

十多年来,凭着扎实的“绿色功底”,百果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青岛市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原生态旅游景区”“AAA级旅游景区”等。2009年,是值得百果山永远铭记的一年。由青岛市承办的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经国内外专家论证,决定将会址落位在百果山。

为了支持世园会建设,毕仕俊和两委成员们夜以继日工作,只要建设需要,一切服从大局。在社区的配合下,千余户居民、30多家企业、16栋自建楼、2000余个墓穴顺利拆迁转移,建设工作进展神速,外界称之为“上流速度”。

2014年,随着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李沧东部特别是毕家上流社区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的沃土、经济发展的高地。世园会的建设拉动了社区的经济、解决了劳动就业,居民们都分到了全国一流的安置住房,社区由原城乡接合部一跃成为新型生态城市的中心。

如今行走在社区,触目所见,世园大道、天水路,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拉近了山村与城市的距离,住在漂亮的小区楼房里的居民们,也告别了过去的农耕生活,跟随社区发展起了旅游业,完善的就业环境与优厚的福利待遇,让一大批年轻人纷纷重归故土。在这里,5公里的百果山文化艺术大街项目,3000亩的民族风情园项目,10万平方米的商业网点项目,三星级宾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1万平方米的养老院项目,600亩的社区生态农业保障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一个以青山绿水为支撑,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上流社区”产业经济群已骄傲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作为毕家上流的当家人,毕仕俊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也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劳动模范、李沧区优秀共产党员……

这一年,他55岁,距离他最初的誓言,已整整过去了26个年头。

推荐阅读:

李英惠:“花痴”建花海 美景添“钱景”

颜学波:做单品 做精品 共建苗木生态圈

90后“小鲜肉”创业 瞄上植物“小多肉”

张锦华:多肉生意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编辑: 橡皮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