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联手国际竹藤组织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李汶璟 2006/5/19 10:10:45
四川省青神县的殷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艺术家。这位公认的“竹编状元”,20年前因为没找到工作才学起竹编技术。可如今他靠着这项本领不仅开起了竹编厂,产品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地,还带动村里许多农民脱贫致富。“这一切都是山里的竹子给我的”,殷超告诉记者。
5月11日,国家林业局国际司依托森林对话机制,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竹藤产业国际合作研讨会”。来自竹藤主产区部分省、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代表,与国际竹藤组织人员等深入探讨了竹藤产业在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国在竹藤产业方面的国际合作。殷超和他的竹事业受到这次研讨会的关注。事实上在浙江、广西等地,依靠当地丰富的竹藤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出口,正成为一种模式。
长期从事竹藤产业研究的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研究员谢晨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竹藤产业在资源、加工、出口等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相对于木材生产的长周期来说,竹藤产业可在短期内较快发展,为农民提供培育、采购、加工等多种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和物质生活水平。
竹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生态环境有很大作用。国际竹藤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荒地上种植竹林后,水土流失可减少90%。而且竹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诸如大熊猫、棕熊、野猪、竹鼠等许多珍稀动物都以竹子为食。美国大自然保护中国项目官员唐乐天说,仅滇南林区,就有种子植物165种,蕨类植物8种。他还列举数据说明,竹林是重要的碳汇和碳源,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占森林的4.1%,而且竹子生长快,生活周期短,生物量大,有利于长期利用。
我国是竹藤资源大国,也是竹藤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竹藤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局部地区竹藤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改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研发能力、产品和市场开发、竹藤乡土文化传承方面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我国总体上还存在竹藤资源家底不清、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加工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国际合作司司长曲桂林提出,探讨竹藤产业国际合作的重点是资金、引进技术和市场潜力以及产品出口。他建议在今后合作中,要依托现有的合作渠道,特别是国际竹藤组织和竹藤网络中心,根据国内的实际需求,不断寻求引进资金和技术渠道,了解和掌握竹藤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信息,不断改进产品,提高竹藤产品的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悉,国际竹藤组织将进一步开展竹藤可持续经营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积极开展竹藤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产供销产业链的研究,进而促进国际竹藤产品市场的发育和公平贸易,并建立国际竹藤贸易的信息平台。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