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漳河畔边“百竹园”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彭文洁 蔡阳 2018/4/28 14:32:31
宋诗人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竹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可惜荆门不是产竹之地。在农村,如果哪家的房前屋后有一片竹林,都会让邻居羡慕不已。
4月18日,记者听闻有人在漳河新区种了一片竹林,说是要打造荆门人自己的“百竹园”。带着好奇,记者到竹子种植基地一探究竟。
从西外环向漳河水库深处行驶,车行近40分钟才到“百竹园”所在地漳河新区漳河镇八庙村。
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新栽的竹林略显单薄,一根根手指粗细的竹子随着风轻轻摇晃。
“这一片地以前是低产林,基本上就是荒着。”八庙村村支书冯云说,开展“精准灭荒绿美荆门”行动后,村里想了很多办法鼓励村民们植树。
种树看上去简单,可投入却不小,村里很难负担种树的费用。就在村里一筹莫展的时候,回乡创业的彭毅强、袁汉庚看中了这片地。
听说他们要种竹子,这让冯云吓了一跳。
原来,彭毅强有朋友是浙江安吉人,经营鲜竹和竹制品。在朋友的带动下,彭毅强和袁汉庚才动了发展竹产业的念头。
“竹子种植技术上不是很难,主要是品种适不适合荆门的气候环境。”湖北翠龙农业有限公司副总袁汉庚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流转了100亩土地,去年11月份开始种植,到今年3月初已经种植了近20个品种,主要是雷竹、龟甲竹、斑竹等。
“去年冬天气温低,有些品种的竹子被冻死,我们打算把冻死的竹子清理掉,再试种别的品种,力争能种上100个品种,建成‘百竹园’。”袁汉庚说,园区计划投资120万元,目前已投资80万元。
“很多地方精准灭荒都种苗木,为什么这里选择种竹子?”记者问道。
“有多方面的原因吧!”袁汉庚说,除了有苗种和销售资源外,和种植苗木相比,竹子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成林容易,而且不需要砍伐或者挖出来就能获得收益。在绿化美化的同时有收益,一举多得。
种竹子技术不难,投入却不小。苗种费加上人工费、流转费,一亩田投入高达1.2万元。两年后,竹园就能开始销售鲜笋,一亩竹林可产鲜笋1000公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30元/公斤,每亩就能收益3万元。不好销售的边角料可以加工成袋装小食品出售。5年后,可以根据产量建设加工厂,加工竹笋、制作竹制品。
在竹林里,记者发现不少长出来的竹笋。
彭毅强说,两年后进入盛产期,他们将在竹林下铺20至30厘米厚的稻草,在帮助竹笋生长的同时,也不让竹笋出土。
“一出土,见风就老。到时候把稻草一拨开就能挖竹笋卖。”彭毅强说。
两年后才能卖竹笋。那么这两年怎么才能有收益?
对于这两年,彭毅强也有规划。远处竹林下,记者发现工人们正在铺地膜。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种西瓜。
“头两年没有收益,我们就想发展林下经济,把这片空地利用起来,种植西瓜。”彭毅强说,等竹子成林了,就不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了。
围着竹林转了一圈,竹林深处一个用石头围砌的小湖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为发展旅游做准备的。”袁汉庚说,他们计划竹子成林后发展旅游,让荆门人不出荆门就能尽可能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竹子。
彭毅强说,主导产业+旅游的模式是为了让企业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竹子发展产业,共同富裕。
推荐阅读:
敖晓刚:绿色产业让我村没有一亩荒地
重庆綦江创新“借鸡下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一树樱桃带“红”桐庐乡村振兴
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云南花卉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