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强力引领和支撑下,平谷桃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了从常规技术到标准化、产业化的连续升级,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品种结构日趋合理,桃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已经成为北京市郊区最大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http://sr.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06/20066195427786.jpg)
商报记者赵信一/文 田艺/图
市科委马林主任日前到平谷区大桃科技项目基地调研
今年“五一”黄金周短短的7天时间,京郊平谷区夏各庄镇纪太务村的果农屈海全的1.3亩温室大久保采摘收入已经突破10万元,其中一棵有23年树龄、被周围乡亲称为桃树王的大久保,收入超过了3万元。说起他1亩3分地收入为什么这样高,屈海全嘿嘿一乐:“果办专家说咋干,咱就咋干。”
据平谷区果品办公室的技术人员介绍,屈海全采用的大桃反季节栽培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稳定树势、改良土壤、促进早熟、果品增甜着色、套袋、生态植保等六大项综合配套技术,确保了屈海全的大久保比其他果农种植的温室久保桃早成熟1个月,比露地久保早成熟3个月。水灵灵的大桃,在黄金周里引来了不少城里人,每公斤100元的价格也挡不住他们采摘的欲望。目前,平谷区已有像屈海全这样的科技示范户1000户。
大桃吃上“科技套餐” 从2004年开始,市科委加强投入重点支持平谷大桃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桃产业优化升级科技示范工程”于2004年9月15日启动,投入近2000万元。该项目涉及大桃新品种选育与品种结构调整、标准化技术推广、配套农资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储藏、深加工和销售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在市科委支持下,2005年,平谷区桃种植面积发展到22万亩,年产量1.85亿公斤,实现产值3.3亿元。据对400户桃农入户调查统计,共种植桃树2062亩,产桃452万公斤,平均每公斤2.4元左右,共实现销售收入1089.4万元,户均收入27235元,桃农平均增收76%。平谷16万桃农人均桃产业收入2000多元,占其纯收入的30%以上。
“科技是致富的金钥匙”
2005年年初,平谷区运用有机食品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中晚熟桃的栽培管理,同时辅以科学疏花疏果、套袋、控水施肥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等优新综合配套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品的生态质量和甜度。2005年,王辛庄镇北辛庄村陈海旺1.3亩“八月脆”桃收入4万元,亩效益高达3万多元;金海湖镇海子村刘春青种植的4亩“艳丰”一号大桃,平均含糖量达到了15.68度,创下了平谷东部地区规模种植桃园含糖量最高纪录。
随着精品果率的提高,平谷大桃以其特有的品质折服了北京市民,销往20多个省市,并且以其无可挑剔的安全性首次批量销往日本。并远销东南亚和欧洲等地,每年出口1500万公斤。
在2005年北京首届奥运安全优质果品评选推荐会上,平谷区荣获大桃所有奖项,包揽了5项最佳安全优质果品奖。
桃花胶囊让人“美若桃花” 日前,在平谷区举办的“北京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首批成果推介会上,一批以桃花、桃果、原浆、果渣、桃叶、桃仁、桃胶、桃枝等为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和休闲食品等,吸引了极大的关注。“中试中心”先后与北京奥瑞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港亚洲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署成果开发合作协议;与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北京农学院等4家院所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并与北京美味飘经贸有限公司、北京望喜来商贸中心等4家公司签署产品供销协议。
北京市民不久后即将可品尝到桃花油软胶囊、仙桃蛋白质粉、桃香酥脆、桃粉减肥酥、养颜桃花冻和美味桃酪等在内的五大系列新型食品和调味品。
大桃冰温气调保鲜 平谷大桃外观鲜艳,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是大桃不易储藏。为满足市场需求,延长大桃的市场供应期,由市科委牵线,2005年9月,平谷区科委与日本大青工业株式会社在日本联合进行平谷产桃保鲜贮藏试验,经半年多的试验,取得了新突破。
冰温气调保鲜技术试验共设置了不同贮藏方法的16个处理,其中3个处理达到了三个月保鲜期,除个别桃外,大部分桃在出库时外观品质好,果实仍呈鲜活状态,试验表明,食用品质以保鲜60天-70天为最好。与传统的冷藏保鲜技术相比,冰温加气调处理克服了低温冷库的温度不均和易失水而造成果实快速软化和普通气调库中果实褐变、口味变淡的缺点,大桃市场供应期可延长近3个月,且具有较好的外观色泽和口感,是大桃保鲜的最佳方法。这项技术投入使用后,将使平谷大桃的市场供应期进一步延长,桃农也将从中获益。
相关链接
北京健康产业 中试与孵化中心
北京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简称“中试中心”)是北京市科委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集成、农产品精深加工,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倡导健康产业,与平谷区共建的国内首家具有中试功能的健康产业孵化机构。
“中试中心”将来自科研机构对农产品加工的小试成果进行孵化和二次开发,以缩短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距离,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并将中试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样板市场的检验后,转移到企业,极大地降低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创新。
“中试中心”是上承科研院所、下接生产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它集成科技资源,首先对平谷大桃产业、绿谷鸡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实物化表达,使无形的技术向有形的成果转化,现已在平谷兴谷工业开发区中试车间完成4条生产线安装,中试出大桃及其副产品和平谷柴鸡及其副产品等两大系列20多种产品。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14家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39位专家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收集、筛选了有关蔬菜、水果、畜禽深加工及其关键技术的项目,初步建立了技术信息与整合平台,技术信息资源库建设已趋雏形。
平谷大桃里的数字 ●大桃种植面积22万亩
●年产大桃1.85亿公斤
●大桃年出口1500万公斤
●2005年大桃销售收入3.3亿元
●16万桃农人均桃产业收入2000多元
●大桃最高亩收入3.07万元
●一颗桃树最高收入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