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90后小伙返乡办农场
来源:金胶州 2018/6/8 15:01:55
四年前,在外经商、事业有成的90后小伙孙茂峰,回到家乡——里岔镇董家村,流转130亩土地,创办起了浩峪农场。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善于学习的品质,他克服重重困难,将农场带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还于不久前成功举办了里岔镇第一届采摘节。
日前,记者到浩峪农场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孙茂峰在办“喜”事。前来“赴宴”的不仅有董家村的村民,还有从青岛市区及外地赶来的旅游团。“赴宴”的人们在缴纳了10元钱的门票费后,在孙茂峰“摘这种大的、黑的,这种甜……”的提醒声中,迫不及待地进入桑葚采摘园,从桑葚树上摘下一颗桑葚就往嘴里送。“嗯,味道不错……”“快来,我这棵树上黑的多。”人们在采摘园里尽情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采摘时光”。
尽管如今顺风顺水,然而,农场创立后的头两年,孙茂峰却饱尝了失败的苦楚:2014年,他收小麦种玉米,赔了20万。2015年,他种土豆,又连本带利赔了30万。孙茂峰就是孙茂峰,在他的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经过上网查、向专家请教,他终于弄明白了种什么赔什么的原因。“敢情这种地也是门学问,不是想种好就能种好,需要做通盘考虑……”
2015年,留给孙茂峰的不只有痛苦的回忆,还有希望。市农业局的专家对浩峪农场的土质进行考察后,告诉了孙茂峰一个让他激动不已的好消息:这块地除了樱桃,别的都可以种。既然地是“好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地用好,让其产生效益。
经过一番盘算,孙茂峰做出了“先保本再赚钱”的方向性决定。2015年,孙茂峰从胶南引进种植桑葚,获纯利6万元,这也成为他自创办农场以来收获的第一桶金。2016年,孙茂峰用之前卖桑葚获利的6万元加上自筹资金,从烟台引进并在农场的路南,种植了60亩迎霜红蜜桃。挨着这片蜜桃,从胶北引进种植了80亩薄壳核桃。同年,他还引进种植了40亩大西洋土豆。
经过与专家的交流,孙茂峰得知要想让薄壳核桃高产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光长茎、拔高、长粗,三年之后力量最大,花才能最多。为此,孙茂峰把薄壳核桃的枝条全部剪掉,只留茎根,利用之间的空隙,于2017年引进种植了20亩甜王西瓜,后来又引进种植了黄瓜、水果萝卜、有机西红柿、水果玉米等当年即可见效的经济作物。
今年5月底,随着桑葚的丰收,孙茂峰有了举办采摘节的大胆想法。很快,他的想法就得到了里岔镇政府的支持。孙茂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农场种植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经基本可以满足6、7、9、10月采摘的需求,下步,我们还将上蔬菜大棚,种植草莓、蓝莓及油桃,届时,一年四季来浩峪,都可以体验到采摘的乐趣!”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孙茂峰更加认识到:肥的重要。为此,他不但不惜血本,每年从邻近的养猪场购买100车猪粪,全部撒到地里。还每年购入500只芦花鸡,白天喂食玉米面,晚上喂食桑葚,用芦花鸡的粪便追肥。
矗立在浩峪农场的一块大型宣传牌上,记者看到有这样一段文字:把农场中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乡村游、农家乐、蔬菜配送等产业构建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转会、互为资源的循环封闭系统。对此,孙茂峰淡然一笑:“这看似离我们十分遥远,却正是我们下步的发展方向,不出意外,再有几个月,我们就能开发出自己的桑茶,等到条件成熟,发展农家乐、甚至民宿,也不是没有可能。”
推荐阅读:
宋海华:理工男筑梦农村念好苗木种植"致富经"
王文礼: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创业之星骆保庆:承包荒山发展林下经济
吴占嘉:勤学善思的“新农人”
编辑: 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