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大连“樱桃经济” 斩开荆棘成大道(图)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王雪 李小华 2006/7/12 11:18:06
樱桃好吃“熟难载”
技术攻关:突破储藏保鲜与运输瓶颈
“熟难载”是樱桃进入市场前面临的一个不小的难题。由于樱桃有特定的气候要求,肉质松软,不但生产周期短,保存时间更是非常有限。2005年,大连目前最大的单个樱桃园——大冶轴万亩高新农业园区的数千亩樱桃开始进入丰产阶段,并首次往俄罗斯出口樱桃1万公斤。200余元一公斤的出口售价让园区收获颇丰的同时,也为园区樱桃的发展留下了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在长途跋涉后,1万公斤包装完好的樱桃到了俄罗斯后损伤近半。为此,该樱桃园区正在和上海一家公司合作,研究樱桃的保鲜和储藏技术,突破“熟难载”的瓶颈。目前,樱桃储藏与保鲜技术的攻关也成为我市樱桃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为了延长樱桃的销售时间,提升产品价格,早在两年前,旅顺口区有关部门就开始着手研究樱桃的储藏与保鲜,目前在减压储存和气调储存技术方面都有所突破。在三涧堡街道益州农场,一座由大连轻工设计研究院提供技术设备的30吨气调库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储藏樱桃近10吨。据农场主刘益州介绍,目前的技术能保证樱桃储藏一个月后基本不变味,并且在市场上能保留三天不变质,价格也能翻一倍以上。除去5元左右的储存成本,每公斤还能净赚10元以上。由于自身樱桃产量有限,从去年开始,益州农场就不得不从全市甚至山东收购樱桃,而且保证每公斤比市场价格高出两元钱。
在金州,在建设10万亩樱桃产区的同时,樱桃储藏库建设也在跟进。据了解,目前金州已经建成了三个气调库,并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但据有关专家介绍,不同的樱桃品种和数量对储藏要求也不一样,随着大连樱桃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对储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对樱桃储藏与保鲜技术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
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适宜种植樱桃的地区较少,再加上自身独特的口味与品质,大樱桃堪称水果中的精品。但由于大连果农的后期包装和储存处理相对滞后,精品水果往往不能当“精品”包装处理销售。
据了解,欧盟是世界市场进口大樱桃数量最多的地区,每年进口量在6万吨到10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一半以上。毗邻大连的日本,是世界大樱桃第三进口国,每年进口的数量在1万吨以上。我国的香港地区,每年需要进口的大樱桃数量也近万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大樱桃在国内市场很畅销,但向这些地区出口的却寥寥无几,而不具有价格优势的美国产品却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进口选择。除了数量规模上的原因外,包装和储存技术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大连樱桃产区大部分是用纸箱包装,在包装过程中几乎不作任何加工处理,导致樱桃的储运和存放时间非常有限,破坏了樱桃的品质。由于包装水平低,很多樱桃在国内市场销售都成问题。据了解,经过精细包装储存的樱桃至少能延长半个月的销售时间,樱桃的价格也会一天比一天提高。
另外,发展加工型樱桃品种也是解决樱桃运输瓶颈的一个重要出路,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大连部分罐头加工厂大部分从山东等地收购加工类樱桃,而且经过加工出口后附加值非常高。
樱桃好吃“市难开”
开拓市场:走规模与品牌化道路
近两年来,益州农场已经接待了多个外来客商,要求大单订货,但由于数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客商要求。据了解,大连大部分樱桃产区几乎都接待过这种客商,少则一天数吨,多则每天一个集装箱,最后都因为规模有限而没有做成买卖。规模化发展正成为我市樱桃产业商品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据调查,在大连上万吨的樱桃产量中,半数以上是在园区被游客就地采摘,另外部分则由部分单位和小贩采购,而且大部分是在本地消化。由此看来,大连樱桃目前还处在旅游产品和礼品化阶段,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但外地市场的高价格却为大连樱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了解,由大连出口到国外市场樱桃价格每公斤至少在百元以上,在国内其他市场售价也是数倍于本地。刘永礼认为,一个产区要形成一定规模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可以通过对多个产区进行联合收购的方式,形成规模优势,让大连樱桃尽快走向国内外市场。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在一味扩张樱桃生产规模的同时,有关部门要改变“重生产,轻市场”的做法,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大樱桃种植业销售环节薄弱的问题,尽快改变一家一户、产地自销的销售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起储运、销售系统,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地组织销售,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日本、我国香港乃至欧盟市场。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