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花卉产业做成大事业? 种花需先懂花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隆加 2006/7/18 9:10:43
中国花卉产业正迅猛发展,农民在种植花卉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收益。如何把花卉产业做成大事业,我们首先要从懂花做起。
从功能上认识
第一项功能观赏现代花卉消费市场的广泛需求,要求花卉产业必须是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并提供各色品种和各种服务,以适应新兴消费群体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第二项功能绿化美化城市化进程,大幅度地增加了花卉苗木的需求量,对绿化、美化的功能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大规模地提供各种植物材料,同时还要不断推出与建筑、与城市风格相和谐的设计思路。
第三项功能保健各种观赏植物所释放的气味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将会不断被人们所认识,那时,花卉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精神享受,还将考虑保健功能。
大产业就是大事业
花卉既然是一项大产业,就应该拥有一条能够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不断配套的产业群。纵向看,科研、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应紧密连接;横向看,各种产品,包括基质、肥料、农药、包装材料、设施设备等配套产品,要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讲,还要有相应的信贷、保险、运输(物流)、外贸、检验检测等机构和配套服务。这样的纵横结合才叫产业,从事这样产业的人,就是在做大事业。
要使花卉产业得到大发展,必须形成“大产业是大事业”的理念和环境。政府要从教育、归口管理入手,从产业引导、财政支持、金融保险等配套政策上予以扶持,让人们从市场的需求、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创业理念的变化等方面感受到从事花卉产业的前景,从而将事业心植根于这个大产业的沃土上,成就一番大事业。
弘扬中国花文化
一是象征理念。泱泱中华,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很多理念,如牡丹象征富贵,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自爱,兰花象征清雅,等等!我们要借助文学作品、传媒力量,大力宣传,并使产品做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二是欣赏理念。西方人重象征,中国人重联想。西方人买一束花送人,送的是一番情谊,中国人种盆花怡性,怡的是自己的品格。“中西合璧”是花卉产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让西方人向往那种东篱种菊、西墙拂柳、池中莲花见高洁、桌前幽兰显雅趣的境界。
三是设计理念。西方园林设计重整体、重视觉、重创新、重象征,中国园林设计重细节、重精致、重联想,其中有些是相通的,有些是相对的。相通的,我们要发扬,相对的,我们要推广,在园林设计中,我们要重视做好两件事:一是如何发现、挖掘西方花卉品种中的中国喻义;二是如何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品种运用到西方园林中。
四是认识理念。西方人对花卉植物的需求,是取其生机勃勃,推崇其盎然的生命力和鲜艳的色彩;中国传统对花卉植物的需求是因其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种花种草往往是淡泊名利、独善其身的表现。这相悖的理念,恰恰是市场经济中有价值的地方。西方人也渴望一种宁静、温馨、超凡脱俗的境界,我们完全可以设计、推销、包装寓有这种文化底蕴的花卉产品,包括花卉品种、园林设计等。
五是审美理念。西方人重个性,中国人重共性。然而,有趣的是西方工业化生产出的产品,只能是标准化即共性的东西,而我们因为有人力资源优势,却能大量人工生产、手工制作具有个性创作特质的花卉产品,如盆景、盆花、根雕等。我们一定要像推销艺术品、至少要像推销手工艺品那样,包装、推销我们那些掺有大量个体手工劳动的花卉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花卉产业应该比其他制造业更需要文化,也更有条件建立文化。中国的花文化应该和中国花卉产业同步发展,相互辉映。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