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创业贷款冰火两重天 花农一支笔能贷三百万

来源:温州都市报  作者:林一笑 周琦  2006/8/11 11:26:12

    乡镇的农民与外来的新温州人,以往,纵然有创业的念头和思路,可是在资本面前,他们的创业激情却难以高昂。对他们来讲,没有值钱的抵押物,甚至没有温州户籍。很多美好的创业设想,只能止步于此。7月初,温州瓯海农村合作银行面向外来务工者的“新温州人创业贷款”和全国首家面向农民的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中心的面世,给他们的创业带来了喜讯。但是这两种初衷一样,面向不同人群的创业贷款,却遭遇了一冷一热的不同际遇。

银行工作人员到田间查看贷款落实情况。

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贷款随访。

    花农一支笔能贷三百万

    全国首家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中心正式亮相瓯海农村合作银行。此前,瓯海农村合作银行就尝试推广支农贷款,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开辟支农“绿色通道”为特色的服务方式,有人称其“为探索新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一条新路”。这种独特的服务方式,深受农民们的追捧,也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促成了中心的成立。

    丽岙镇农业主要是以花木为主,总共有正式花农30户,园艺厂15个,共计种了2000多亩花木。在闻名浙南地区的花木集散地丽岙,花卉苗木的生产现已被列为温州市“八大农业精品”之一,很多种植户准备大展拳脚扩大规模,而这一计划的实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

    如果对你说,一个种植花木的花农可以不用任何抵押物,光凭他的个人信用,就可以贷到上百万元的信用贷款,你会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吗?这并不是天方夜谭。瓯海区丽岙镇的成永生与汪秀成就享受到了这样的特殊待遇。而与他一样的很多花农,都凭自己的信用等级,贷到了额度不等的资金。

    丽岙镇的永成园艺,是由成永生与汪秀成合伙侍弄起来。“最早我们只是找些边角地种些花木再用自行车驮到市区里卖,小打小闹赚不到多少钱。”汪秀成说,“想规模种植,但遇到资金缺口,没想到现在我们光凭信用还可以从银行贷到资金。”

    “我们花农不像其它企业有厂房等固定资产可以抵押,各家银行的贷款条件对我们来讲,门槛是非常高的。”成永生说。今年瓯海农村合作银行丽岙支行,通过调查,给他们授信额度为一百万元,这使得今年他们又可以利用这笔钱,将花木场的规模扩大。

    由于是信用贷款,没有实物抵押,对于农村合作银行来说,放贷风险相对较高。温州又处于沿海地带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台风来临时花木不易转移,容易造成损失。所以放贷风险是非常大。“但对那些上规模的,长期有信贷关系来往,信用度高的花农,我们还是会提供高额的信用贷款。手续简化,十分方便,几乎是随时申请随时批,随到随办。”瓯海农村合作银行丽岙支行的负责人说:“我们对当地花农的贷款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为了花农的发展,贷款额度最高达到300万元,按其规模与实际的资金需要量尽可能提供帮助。”

    和其他银行不同的是,这些贷款全靠个人信用,无需任何实物做为抵押。“只要给你授信了,本人去签个字,就可以拿钱了。”此外这种针对花农的贷款利率非常低。最低的利率只有4.92厘,与基准利率相差无几。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花农的还款压力。

    做为第一批授信企业,永成园艺今年的100万元贷款已经分三次全部贷满。陈永生将记者带进占地300多亩的种植园地,指着身后的各式花木说:“这笔贷款全部投入到购买苗木上,现增加了上百个品种。以前不敢贷款,一个是怕自己还不起,还有一个原因是贷款手续繁琐、需要实物抵押。对我们来说不仅不方便,而且实物抵押也是一道高门槛。”

    移民凭授信五万随时贷

    同样受惠于支农贷款的新丰村是仙岩的一个移民村,1997年因珊溪水库工程的建设需要,从泰顺新浦乡和司前镇迁移到仙岩镇。新丰村拥有170户人家,600多人口。移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与瓜果为主,但是一亩地的大棚光材料等成本投入就要三四千元钱,对于这些经济基础较差的移民来讲,仅几亩地的成本投入就很困难。

    “我们给每个农户授信了5万元的额度,只要持新丰村的移民证、信用贷款5万以下的金额,无需担保人、实物抵押。只要本人签字,即可发放贷款,而且是随到随贷,一年内还贷后还可以再贷循环使用。”瓯海农村合作银行仙岩支行行长季伟明介绍。

    而且做为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中心,给移民们较低的利率。特别设立了移民利率,间接降低了农业成本,为农民提供便利。

    新丰村村委会主任吴先郑向记者介绍了该村变化,“原先在泰顺种植大棚蔬菜,村民只能贷到2000~5000元左右,资金有限,不能规模种植,而现在最高可以贷到5万元。去年我们村大概有50多户贷款,贷款总额为26万元。但今年到7月为止,有56户农民贷款,贷款总额将近240万元,是去年的近10倍。

    村里的大棚多数是种植番茄,1亩地年收入是7000~8000元。贷款手续的简化、额度的增加,为村民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仙岩支行还针对农产品生产周期进行放贷。6个月以下、6~12个月、12个月以上,对不同的贷款时间制定不同的利率,为农民提供多种选择。

    吴先郑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苦于没资金,只能全部从事种植业,现在已经有将近30多户村民贷款后,投资其它行业,脱贫致富。

    有了银行资金的扶持,村民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吴先郑指着村办公楼对面一幢四层高的居民楼说:“这家主人叫吴惟卧,刚搬来的时候没钱盖楼,只能借钱盖到2层。后来贷款种大棚蔬菜,现在将楼加到了四层,还为两个儿子娶上了媳妇。”村里还有一位叫包学留的种植大户,种水稻和西瓜,一个人承包了200多亩地。在包学留的瓜地里,白色的大棚里一个个足球大小的小西瓜长势良好。“今年赚头不错,如果没有银行贷款,发展可没这么快。”包学留高兴地说。“正是看到了支农贷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所以我们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一银行工作人员说。

    新温州人贷款担保成门槛

    相比农业贷款的火热程度,新温州人创业贷款业务,显得有些冷清了。从7月初推出至今,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瓯海农村合作银行至今还没有成功发放出一笔担保贷款。虽说只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新温州人,通过房产等固定资产抵押,就可获得利率较低的抵押贷款;即使没有房产或固定资产,只要提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担保人也可享受担保贷款。但是,贷款业务叫好不叫座。

    一个外地人,没有温州户籍没有房产等抵押,谁会愿意给你担保?找不到担保人,这成了横亘在新温人面前一道无法逾越的坎。让许多贷款的新温州人望而却步。

    瓯海农村合作银行办公室副主任文永胜说:“前阵子,一位在温州办厂的新温州人想扩大生产,贷款一百万元,尽管这个工厂的前景很好,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是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最后不得不放弃。”

    事实上有贷款意向的新温州人很多,最后往往因为找不到具备资格的担保人而泡汤。“如果一个月收入不到一千元的外来务工者要贷款10多万元,而找的担保人也是收入差不多的老乡,对于这样的新温州人贷款,考虑到风险,我们是不予发放的。”一位信贷员坦承。一位在市区从事文具生意的江西人陈先生告诉记者:“像我们这些外地人,虽然现在贷款门槛已经降得很低,但在温州人生地不熟,光想找个符合条件有实力的担保人,就不知道有多难。我也想贷点款将店面扩大,但是周围的老乡中,收入多数不高,就算愿意给我担保,也达不到银行要求。其实真正受惠的也只是金字塔尖的小部分新温州人。”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贷款离我们其实还是很遥远。”

    “虽然我们已经跨出了向新温州人贷款的第一步,但这一步迈得还是很小,信贷员基于风险的考虑,对这一块贷款发放控制还是很严格。所以近段时间,询问的多,真正新温州人凭信用担保贷款成功的还没有。”文永胜遗憾地说。

    “考虑到新温州人流动性较大,放贷风险比一般人要高出很多。如果出现贷款不良情况,银行方面追债会非常麻烦。所以信贷员还是异常谨慎。但是至少我们开了这样一个口子,为新温州人创业提供一个可以融资的平台,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