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业2005年总产值达1060亿 居全国前列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惠兰 2006/8/24 11:31:44
![](http://sr.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08/2006824113024331.jpg)
林改使得浙江省森林面积大幅增长,处处可见郁郁葱葱的如画风景。
改革使浙江成为林业大省。据统计,2005年,浙江省的林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060亿元,居全国前列。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实行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中,浙江将72%的集体山林分包到户。山定界、林定权、人定心,调动了千家万户造林的积极性,涌现了许多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大户。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江全面推行林业股份合作制,进入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二个阶段。各地出现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经营、拍卖、合作经营、反租倒包、有偿转让、外商外资经营8种经营形式,集体山林分包到户率又发展到77%。
灵活的市场机制,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占全国的3.2%和0.9%,但通过改革发展成为林产业大省,森林面积、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2004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与林改前的1979年相比,浙江森林面积由5143万亩增长到8766万亩,增幅70.4%;森林蓄积量从7918万立方米猛增到1.72亿立方米,增幅117.2%;森林覆盖率从36.4%增长到60.5%。
针对第一轮20年的承包合同陆续到期的情况,今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林权“延包”:农户的山林承包期延长50年,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给了农民一个定心丸。同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浙江林业由此进入林权改革的第三个阶段。
浙江林改以“明权,活林”
为宗旨,把“规范流转”作为“延包”工作的一个重点。
近年来,全省林业流转面积已达500多万亩,工商业主投入林业资金80多亿元,社会投资正成为浙江林业新的动力源。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浙江把机制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完善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推动现代林业发展。据统计,全省91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25.34亿元,出口创汇3.5亿美元,联结基地840.89万亩,带动农户73.97万户。依托产业化经营,全省已发展各类林业特色基地217个,产值35.1亿元,覆盖60.7万林农,人均增收2158元。
浙江还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经营推进林业现代化水平,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可食林产品标准制定和森林品牌认定工作。目前,全省共有58个林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认定了49个森林食品产品和170个森林食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产品认定,新增产值11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