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北京:05年花卉消费额超40亿 花店开始盛放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吕卓红  2006/10/9 15:15:53

    记忆中的成都,主妇们买菜后顺带着就捎回家一把(不是束)时令鲜花,黄的小苍兰,白的茉莉,红的唐菖蒲……卖花人插花的竹筒就架在自行车上,花新鲜得好像刚从地里摘下的蔬菜,还带着露水和泥土的芬芳。昆明就不用说了,随处有花农挑着花担子在街巷里吆喝,花两元钱,就能捧一大把雏菊回去。记得白塔路附近有一条街都是卖花的,那些让人爱死的花大把大把随意插在路边的水桶里,看够了,指一种,卖花的就随随便便地顺一大把,交给你。

    鲁迅先生说: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在昆明、成都等南方街头兜售的鲜花,在北京就要请进店里,养在花器里。记得朋友结婚请客,没几个钱又要附庸风雅的我在海淀图书城一带找花店,最后在北大小南门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花店,百合被供在花架最高层,竟然要30多一枝。我刚要伸手去够,小姐赶紧说“我来,我来。”小心翼翼挑出我要的一枝。一问才知,店里的花大部分都是从昆明、广州等地空运来的,难怪要供着娇惯着。即使这样,花也缺了些鲜活气。咬咬牙买了两枝百合,配了月季满天星。等我顶着早春的风赶到饭馆,这单薄而娇贵的花束已经微露残意。这说的当然是国营菜市场当道的时候,那时不要说街头的花摊,就连开在屋子里的花店也不是轻易就能找到的。

    此一时也彼一时,现在,据报道北京已成为全国最大花卉消费市场,2005年全市花卉消费额超过4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达到12亿元。不光花店覆盖全市,有1500多家,经营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花卉交易批发市场也有21家,莱太、玉泉营、亮马河等更已成为全国重点花卉交易市场。有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北京人首先选择到花卉市场购花,其次是花店。周末逛花卉市场已经是很多北京人休闲方式之一种。这些数据或许可以支持一部分学者“日常生活(已经)审美化”的论调了吧。

    路边花贩也出现了,他们一般蹲在学校、市场门口,蹲在一小箱富贵竹、勿忘我、康乃馨后面。花的色相不鲜亮,自然比店里便宜很多,寿命也短许多。

    还是很向往南方那些主妇,从花农手中接过大束的时令花卉,花叶拢着湿润的光晕。我以为这样买菜一般的买花,才有点我们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思。北京还没有这样的光景,好在一般大超市门口都有花店,出门买一束,聊胜于无。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