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0年竹龄的试管组培竹
你是否想到过,自己可以带着一株生长茂盛的竹子去逛街?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桂仁意博士的竹子组培技术研究,正将这一设想变成现实。
桂仁意说:“从组培技术来看,这一看来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完全可以实现。近年来,我校森林培育学科的智能大楼组培室里,已经可以使竹子安心地呆在小试管里,从理论上可以做到让竹子长得更小,而且永远长不大,所以实验室下一步将对此进行研究,希望开发出新的产品。”
实验室之所以能控制竹子成长,主要是通过控制植物光和作用和营养来实现的,如果将组培的植物放在小坠瓶里,然后在里面加入营养需要的培养基,植物就可以生长,如果将坠瓶口用特殊半头膜封起来,只能透进一点点空气,那么植物就永远不会长大,安心呆在瓶子里。
“我们现在进行的竹子组培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快速繁殖、新品种选育以及诱变育种,其中我们正在做的除了通过促使竹子在试管里开花,从而研究竹子成花基因外,主要在竹子的抗碱性、无病毒竹子培育等发面进行研究。”桂仁意博士说。
在竹子抗碱性研究方面,浙江林学院已经通过组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主要研究对象是常见的绿竹,希望通过对绿竹研究,培育出更耐碱性的竹子品种。他们把一般组培出来的绿竹,在含有0.6%氯化钠的溶液里已经不会死亡,而一般的滩涂含盐也只有0.3%。所以,专家们希望研究出的新品种,今后可以大面积种植在滩涂上,能够在海边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因为比起一般的树木来,竹子长得更快、更容易成林。
为了获得真正不含病毒的竹子,培育出更优良的种苗,这两年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的专家们,从组培竹子上取得刚刚冒出的竹苗的尖端部位进行测试,确认竹苗尖端部分不含竹子病毒,用此处组织培养出来的竹子真正不含病毒。“没有带任何病毒的竹苗,即使移植到自然环境中,他们也是最健康的,长势也特别好。”桂仁意博士说。
“竹子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是生物技术,所以可能会出现很多新的变化,有很多变化甚至是我们现在所不能解释的。比如常见的观赏竹佛肚竹,经过试管组培后,竟然没有了佛肚,和普通竹子一样了。像这些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至今都没有得解。”桂仁意博士说,竹子的世界是神秘的,组培技术正是揭开神秘面纱的“钥匙”。他希望在不久将来,竹子组培技术大量应用后,很多竹子的秘密会相继揭开,让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