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湖北遍地桂花飘香 咸宁花香里找寻商机(图)

来源:湖北日报  2006/10/16 13:36:27

 

 “好香啊!”国庆节过后,咸宁温泉城区桂花二度开,香煞满街人。

    想起毛泽东那脍炙人口的诗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循着沁人馨香,记者走访咸宁桂花产区和桂花加工企业,探寻花香里的商机。

    花香带来两个亿

    9月28日,几位浙商来到咸安区桂花镇,参观这里的桂花园。这个园种植桂花2500亩,桂花已被花农打落,香气依稀可闻。

    镇里一位干部指着一棵大树说:“这样的树每年可产桂花50多公斤,价值900多元。一个花农种10棵桂花树,年收入近万元。”

    出园时,路边一个花农摆着几袋桂花叫卖,30元一小袋,立马被浙商悉数买走。

    咸安是全国最大的桂花集中产地,今年桂花产量突破60万公斤,每公斤售价由前几年的10元左右攀升至18元。桂香时节,前来收购桂花的外地商人络绎不绝。

    咸安植桂,始于唐代,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早在1985年9月,全国的香料专家在杭州一次会议上认定:咸安桂花瓣大、肉厚、留香持久。目前,咸安仍保持着六项全国第一: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古桂花数、桂花产量、桂花质量、桂花商品苗木数量。2000年6月,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学会正式命名咸安为“中国桂花之乡”。

    桂花种植带动桂花苗木、桂花加工产业发展。兴桂酒业公司开发的桂花蜜酒,形似红酒,芳香扑鼻。细问得知,这酒每瓶市场售价20多元,高档包装的可卖到50元。咸安产桂花树的价格也从几百元涨到目前数千元一棵。

    去年11月,央视《致富经》栏目播出专题片《花香带来两个亿》,使咸安桂花声名远扬。全国10多个省的300多家客商来电咨询,寻求合作。

    从幼小苗木,到参天古树,再到芳香花瓣,桂花成长的每个环节都有商机相伴,“吴刚伐桂”的古老典故,能否演变成现代的商业传奇呢?

    丰收难掩产业之忧

    桂花丰收,价格看涨,花农高兴,加工企业却有些无奈。“外地贩子把价格抬这么高,我们没法做了!”记者来到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正为原料短缺发愁。

    这家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纯天然桂花中提炼桂花浸膏,可用于调配天然香精,附加值较高,每公斤售价1万多元。“咸宁有60万公斤桂花,怎么还收不到呢?”记者问。

    老板算账:1公斤桂花浸膏需用1吨桂花,按现价光买原料得花18000元,岂不是亏得大!买不起桂花,这个厂只好转产金银花露等产品。“外地人收得起,你们收不起?”又问。老板不答,只说:“做桂花生意,技术没问题,市场大得很,就是缺原料。”

    桂源红酒业公司则面临着另一种困境。老板张四军做桂花酒多年,他别出心裁地找出韩愈的咏桂诗“暗河之桂,花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并印在酒瓶的标签上,使之有了不一样的文化意韵。

    张四军告诉我们,他的产品已经进入武商量贩、中百仓储等卖场。可惜的是,厂子规模太小,不敢放开促销,一年销售额才100多万。因为没有地方存放,今年只收了1000多公斤桂花。有个外地销售老板说:你的酒我包销,但这点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张四军想扩大规模,至今未果。他说,技术、市场、原料不成问题,就是投入不足。

    本地企业有的收不起,有的收得不多,那这60万公斤桂花哪去了?知情人说,都被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花贩收走了,本地加工的仅10万公斤左右。

    但桂花酒市场实在诱人。据估算,全国桂花酒市场大致有十几亿的份额。北京一家桂花陈酒厂,年销售4亿多元。广东人现在喝早茶都喜欢“这一口”,广西的桂花加工年产值也有几个亿。“深加工不够,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咸安林业局一负责人,道出了桂花产业症结所在。

    天源生物科技的无奈,张四军的困惑,与花农的喜悦恰成对比。这喜忧参半的场景,何时不再延续?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