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区加速林业产业化 培育特色经济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凤起 2006/10/18 10:12:18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把林业作为富民产业,大力培植林木资源,不断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使林业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林地面积达到39.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8.5%,林业总产值11.3亿元。全区现有木材加工企业787家,加工点2000多个,年加工木材80多万立方米,年产值9.8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依靠资源优势,培育特色经济。牡丹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水、气、热均适于各种林木、花卉生长,且林业是有基础、有市场、有效益、有龙头、有潜力的“五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按照大林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重点抓好三大基地建设。一是用材林基地。结合绿化通道建设、环城生态林建设和黄河滩区绿化,进行用材林基地建设。日东高速公路每侧建成了500米宽绿化带;220、327等50余条400余公里的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和河道沟渠,每侧200米绿化造林;利用黄河滩区、沙荒地进行工业原料林建设,两年造林20多万亩。二是牡丹花卉苗木基地。牡丹种植以牡丹办事处为中心,向小留、黄罡等乡镇辐射,面积发展到11.5万亩,品种1053种。全区现有花卉企业364家,专业户万余户,年产牡丹芍药等花卉500余万株,鲜切花60万枝,催花50万盆。产品销往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000余万美元。三是名优干杂果基地。依靠“曹州耿饼”等优质杂果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大量种植柿子、苹果等优质杂果。目前全区已种植名优经济林4.5万亩,年产果品1亿斤左右。
加大招商力度,壮大龙头企业。吸引外资激活内资,通过技术改造和增加投入来提升企业的档次和规模。充分利用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和林交会两个平台,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福泰木业2003年前是一个员工不到30人,只限于杨木旋皮,年产值不足30万元的个体加工户。2003年林交会与外商洽谈,合资引进高级多层胶合板项目,现在公司固定资产达到1680万元,员工560人,2005年实现产值10500万元,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利税600万元。锦江木业、九一木业、统和木业、凯阳木业等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与外商合作,扩大规模,实现了产品升级,年产值平均增长20.5%以上,成为林木加工的龙头企业。今年以来新上林产加工企业48家,全区林产品加工企业达787家,其中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的20多家,年加工木材80多万立方米,年产值9.8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林业产业化。牡丹区把落实林业政策,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使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三年共拍卖沟渠路堤的绿化权1000多公里。二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区林业办为中心,乡镇林业站为纽带,专业村专业户为基础的科技推广网络,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近百场次。三是调整产业投入政策。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内资、外资一起筹,国家、集体、单位、个人一起上,独资、合资、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一起用,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参与林业产业化。四是狠抓林木资源保护。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林地林权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对无证采伐、乱砍滥伐、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保护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编辑: 木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