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贵州:摸清林木资源家底 加强林木资源管理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作者:刘义  2006/11/9 10:21:25

    为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根据国家《种子法》和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质管理的通知》要求,结合贵州省情,贵州省林业厅从2006年起在全省开展种质资源清查工作。

    正确分析与认识当前我国林木种苗工作的形势

    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汤向前认为,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林木种苗工作的形势,对于做好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贵州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林木种苗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是初步建立起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以社会各类种苗生产为基础,布局相对合理,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二是种苗数量质量显著提高,品种树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三是林木种苗工程的实施夯实了种苗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技术装备有了很大改善。1998年到2005年期间,国家总计投入了41.8亿元资金在全国建设了种苗工程项目3094个,其中贵州投入资金16969万元,建设种苗工程项目118个。四是林木种苗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打开了依法管理局面。五是苗木的生产供应逐步实现市场、产业化,苗木生产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已成为一些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汤向前说,虽然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重苗轻种,重数量轻品质的状况没得到改变,特别是对种苗的遗传品质重视不够;二是良种工作基础薄弱,林木种质资源清查、收集、保存工作进展缓慢,对主要造林树种系统地开展种源试验、优良种源区的确定、优树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滞后,种源管理几乎空白。三是种苗政策法规不配套,《种子法》规定的相关政策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四是种苗管理体制不顺等等。这些问题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期间形成的。

    汤向前分析认为,当前林木种苗事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时期,贵州林业部门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加大力度,谋求发展。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林木种苗站长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明确提出了"以种为本,以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为中心"的种苗发展思路,并对今后种苗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调整,彻底扭转过去以苗圃建设为主的做法,把重点放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生产繁育,林木种子贮藏加工、种苗质量监督检查及种苗信息化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强调要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在做好资源清查的基础上,有重点的收集、保存主要造林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及有开发利用潜力树种的种质,逐步建立起分区域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同时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工作,把提高种苗质量的重点逐步转向提高林木种苗的遗传品质上来。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在林木种苗"十一五"工作思路中,也将今后的林木种苗建设工作重点全面调整到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上,强化种源选择与管理、注重种苗遗传品质。

    汤向前说,不难看出,国家已把种质资源管理及保护放在了种苗工作的优先位置。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及保护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而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球性的森林面积缩减,物种加速消亡,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干旱、地质灾害等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生态安全和地区发展。因此,收集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国家的生态安全。

    其次,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及保护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需要。林木种质资源是培育林木良种和繁育材料的来源。一方面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花卉等提供优良遗传种质来源,是良种选育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提供充分的多样化的基础种质资源。

    第三,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及保护是全球"生物经济"时代竞争的需要。林木种质资源不仅是传统育种的基础材料,还是基因工程等现代育种的重要必备资源,是未来"生物经济"时代基因工程不可替代的战备性原材料。目前,国际上对种质资源的抢占、基因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将森林遗传资源的保护掠夺列入本国战略计划。

    第四,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是贯彻实施《种子法》的要求。《种子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国家有计划地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定期公布可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并规定国家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对种质源实行依法保护和管理。

编辑: 木瓜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