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绘新图--淇滨区打造绿色走廊纪实
来源:鹤壁日报 作者:姬海法 吴建伟 2006/11/16 9:11:30
近年来,淇滨区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建生态区,打造生态淇河、生态村、生态路、生态沟、新老区生态连接带为重点,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强造林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绿色走廊,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白线和新老区快速通道是连接我市新老区的重要纽带。搞好新老区连接带绿化工作,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带状经济格局,建设宜居城市,意义重大。
淇滨区委、区政府对打造绿色走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对乡镇和办事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区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各乡镇、金山办事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站站长为技术负责人。区林业局根据不同的土壤和其他自然条件,将绿色走廊划分成生态林、经济林、苗圃、荒坡荒地绿化、生态防护林带、地边埂6个绿化类型。
对荒山绿化,该区实行专业队造林,区林业局无偿提供苗木,提供造林费;对林带绿化,市、区林业部门提供苗木,市、区两级财政提供4年的占地补偿费;对地边埂绿化,区里提供苗木费,将经济林发展列入退耕还林计划,享受退耕还林粮款补助。淇滨区对新老区连接带绿化工作常抓不懈,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投入资金319万元,完成绿化面积18250亩,其中大白线两侧林带绿化了12公里,面积达1200亩,地边埂绿化面积达1.3万亩,发展经济林500亩。新老区连接带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走廊初具规模。
在淇河绿化方面,从2004年冬季开始,淇滨区就紧抓有利时机,精心组织专业队伍科学施工,使淇河绿化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到目前为止,该区共完成淇河铁路桥至天然太极图景区沿岸绿化16.5公里,绿化面积2400亩,其中荒山绿化面积731亩,护坡绿化面积128亩,岸顶绿化面积70亩,耕地绿化面积60亩,景点绿化面积330亩,河滩绿化面积806亩,湿地绿化面积185亩,道路绿化面积90亩;栽植各类树木及水生植物235.7万株,其中乔木25.6万株、花灌木87万株、经济林树种2.1万株、水生植物121万株,圆满完成了淇河绿化造林任务。该区栽植树木后加强管护,多次浇水,目前各类树木及水生植物成活率达到95%以上。该区还投入资金845万元建成了百花园、桑园、寒坡湿地、寒坡柳林、白蛇遗踪、罗贯中隐居处、深林鸟语、天然太极图8个景点,使淇河成为春夏有花、秋有红叶、冬季显绿、鸟语花香的绿色生态河,吸引不少游客来淇河休闲、观光、旅游。
为加快经济林发展,淇滨区出台优惠政策,对耕地新发展经济林的,列入退耕还林项目,无偿提供苗木,享受退耕还林粮款补助;对荒山发展经济林的,列入太行山绿化工程和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工程,无偿供应苗木,提供造林补助费,在经济林发展面积大的村举办林业技术培训班,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山东、河北及本省的林州、淇县等地参观学习,邀请市、区林业专家为农民群众讲课,林业局技术人员经常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并发放技术材料,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其技术水平,加快了经济林的发展步伐。2002年以来,淇滨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林,截止到目前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3500亩,投资165万元。建成了上峪乡白龙庙村500亩柿树小杂果、上峪村500亩核桃、金山办事处蔡庄700亩桃树等基地。
在每一次的造林过程中,区主要领导经常研究造林方案,并多次到现场督导造林绿化等工作。为确保造林效果,杜绝“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淇滨区在近几年的造林工作中实行“三室”联动督察机制,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和区纪委效能监察室组成联合督察组,从挖坑、起苗到栽植、浇水,直到树木成活,每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负责。对造林督察结果及时通报,对进度慢、质量差的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返工,直至达到标准。区林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成立了4个技术服务小组,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服务。4个服务组每周保证在乡、村服务指导造林4天,及时协调造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保证造林质量。这些措施为按时间、高质量完成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达到了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活一片的良好效果。
淇滨区在构建绿色走廊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全区上下非常清楚,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推进才能取得更大成效。最近该区在规划了3年造林目标的同时,又明确了今冬明春的造林任务:全区造林任务为7680亩,其中新老区连接带1830亩,淇河生态绿化650亩,快速通道两侧荒山造林200亩;封山育林3000亩;生态路绿化38.7公里;生态村建设6个村;农田林网57278亩;义务植树40万株;“四旁”植树20万株;“四荒”开发2万亩。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