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会:构筑两岸合作平台 打造新花都(图)
来源:福建日报 2006/11/17 15:36:45
盛会打造新花都
两岸合作花为媒。花博会的成功举办,直接的收益体现在花卉产业。借助一年一届的花博会,两岸花卉业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推动了两岸花卉业的发展。
配合花博会的举办,漳州市把花卉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漳州市花卉管理办公室,邀请专家制定花卉产业规划,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花卉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花商、花农前来投资兴业。
据了解,漳州市目前已引进境内外花卉企业(场、圃)1200多家,花卉种植面积达7万亩,花卉品种达2000多种,形成水仙花、兰花、榕树盆景、仙人掌类植物、棕榈科植物、荫生观叶观花植物等六大类特色产品。百花村花卉市场和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分别被评定为“全国花卉定点市场”、“全国花卉重点市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有近千家漳州人开办的花卉经营店、分公司。2005年,漳州市花卉业自产销售额11.46亿元,占全省花卉总产值的十分之七、全国的十五分之一强。其中,有100多个花卉品种畅销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西班牙、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销售额1057.5万美元,占全国的10%%。
通过花博会这个平台,漳州与联办单位台湾台商精致农业园艺联谊会、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台湾中华花艺设计协会等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漳州市吸引了63家台资花卉企业进驻,总投资达7000万美元。特别是一批有实力的花卉企业的进驻,带来了先进的种植、管理、加工、储运和销售理念,推动了漳州花卉产业的升级,实现了从传统产业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过渡和延伸。
在花博会的有力推动下,漳州市的花卉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沿国道324线绵延百里,面积上万亩,拥有上千家花卉企业的花卉走廊,形成了杰腾、镇宇、三德等一批集基地生产、科研示范、展示销售、观赏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花卉龙头企业群体,并带动了龙海九湖水仙花基地、南靖南坑国兰基地、漳浦沙西榕树盆景基地和马口洋兰基地等重点花卉示范基地的建设。
漳州正在打造一个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花博园,打造一个推动漳州花卉产业升级的花博园,打造一个包涵历史文化底蕴的花博园。漳州在“花果之城”的美誉上,又赢得了
“南国花都”的美称,“东南花都”也成为漳州崭新的城市名片。
![](http://sr.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11/20061117153624549.jpg)
第七届花博会首次设立了台湾馆
构筑两岸合作平台
以花为媒促交流,以农破题促合作。花博会的影响和成就远远超越花卉本身,已辐射、扩展到农业合作,由农业合作到经贸合作,再由经贸合作扩散到文化、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
漳州是台湾同胞重要的祖居地之一,又是国家批准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漳台经贸合作有着独特的优
势。近年来,漳州市积极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潮中,利用花博会这个平台,充分凸显“五缘六求”,拓宽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着力打造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
依托花博会,漳台农业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领域不断扩展。截至目前,漳州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890个,合同利用台资13.3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7.67亿美元,是全国农业利用台资最多的地级市;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600多种,引进先进与实用技术600多项,先进设备4000多台套。漳州市已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台湾农业外移基地和台湾农业科技信息示范、辐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自今年4月份获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以来,漳州市进一步完善创业园规划、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业园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新进驻的台资农业企业就有12家,总投资1500万美元。目前,创业园六个产业区已有51家农业企业入园投资,总投资7500万美元。
除农业合作外,漳州的对外经贸也凸显“海峡”特色。在过去的五年里,漳州市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台资18亿美元,尤其是台塑、统一、泰山、天仁、灿坤等一大批大型企业落户漳州,为漳州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此外,花博会还与“9·8”投洽会、漳台经贸恳谈会、闽南文化节、东山关帝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相互呼应,掀起两岸交流合作的新热潮。很多台商借参展机会到福建寻根问祖、观光旅游、学术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这些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