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林木认养受市民追捧 义务植树亟待拓宽形式

来源:华龙网  作者:余虎 李湉湉  2006/11/22 9:41:21

 日前,我市林业部门率先在南山、歌乐山森林公园推出林木认养活动,平均每亩200至500元,认养者可获林木冠名权,并可在路边立碑留念,此举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打电话向本报询问相关事宜。

    昨日,记者从两地林管部门获悉,虽然目前尚无办理认养手续者,但电话咨询的市民已有不少。 

 市民来电:表达认养愿望

    “我想认养一株黄桷树,不知可不可以?”市民王先生的来电比较有代表性。他说自己很喜欢市树黄桷树,认养黄桷树很有意义。

    “我们全家想在南山公园认养一株黄桷兰,如果能在自己认养的黄桷兰下拍照留影,相信是十分惬意的事。”市民李小姐说。

    来电咨询者,对认养树种的兴趣各异,认养理由也不同。一位社会学者说,社会越发达,人们对参加公益的愿望就越强。如今,捐献爱心的故事层出不穷,不仅成为一种社会倡导,也成为个人心理的一种需求。市民对林木认养表现出来的兴趣,不仅说明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达。

    义务植树:陷入光种不养怪圈

    “林木认养,拓宽了义务植树的形式。”在林业部门看来,推出林木认养却有现实针对性。

    市林业局一位官员说,回顾25年来的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无疑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但从实践来看,这种形式已过于僵化。一是每逢3月12日义务植树日,各级各部门都会上山植树,成千上万株幼苗在同一天被种下,这种一窝蜂式的活动,给人造成的印象是,365天,似乎只有这一天才需市民关心森林植被,其他日子大家不必去关心。二是这种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往往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数据表明,目前,我市义务植树成活率不到70%,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85%成活率标准。究其原因,大多数植绿单位栽种苗木后,很难再对苗木进行管养,往往是今年栽了明年又复栽。

    “通过认养,不仅可以激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在相当程度上也解决了植养之间的矛盾。”林业管理部门一人士说,通过认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经费缺乏的问题得到缓解,同时这也有利于林地的专业管养,提高林木成活率。

    义务植树:还需改进

    目前,我市林业部门正下发关于秋季造林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在明年3月12日前完成植绿计划。

    林业官员说,3月植绿对北方来说比较适宜,但南方气候春来早,秋冬植绿才是最好的时机,因此,重庆必须提前。

    在落实义务植树上,我市引进了“广安模式”。沙坪坝区早在2年前就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给辖区单位下达了植绿任务,要求各责任单位以交成林的方式完成义务植树造林任务,目前,该区规划的6000多亩荒山荒地,已有5000多亩披上了绿装,而且每一块林地都有专人负责管养。沙坪坝区也成为我市首个引进“广安模式”的区县(自治县、市)。

    “在改进义务植树方面,我市还在进行探索。”据悉,与之相匹配的林权制度改革也在进行中。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