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就是添家业林权改革转变农工致富观念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冯泽山 戴新伟 2006/11/30 10:57:00
11月21日天刚亮,121团13连农工刘长江就扛起铁锹急匆匆地赶到地头给他今年新栽的8亩杨树苗冬灌。“无利不起早,”刘长江笑着说,“林权改革后,种树就是给自己添家业,咋能不勤快些?”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121团展开,种树木、添家业正成为团场职工的致富观念。团林业站长唐思进说,过去,团里年年会战植树,成活率却不高,表面看是管理问题,根子还是林业产权不清晰,种者无其树,无权采伐受益。今年,团里参照内地农村林权改革的做法,决定从新植林开始尝试团场林权改革,谁栽谁有,把林地的土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包给农工,30年不变,鼓励职工自主造林发展林业。
新办法一公布,农工承包林地的热情就火起来了,纷纷自己掏钱雇工栽树。3连职工马向东的丈夫从石河子市区一家公司下岗后一直赋闲在家。今年入秋后,马向东找连队为丈夫包了一条林带,种了12亩钻天杨。“加上春上包的15亩葡萄,他又有事干了。”马向东算了一笔账:丈夫的3000棵杨树就算只成材70%,平摊下来每年少说要挣3万元,不比在城里上班差。
鉴于改革刚起步,121团对农工承包植树的一律免费供给树苗,提供机力整修林床,并平价足额供给灌溉用水。“对于我这样家底薄的职工来说,这政策太好了牎”从河南来121团落户的农工刘长江说,“种树也能发家致富,我种的2000棵杨树就是全家人的小银行,树成材后,儿女成家、孩子上大学的钱都有了。”
与刘长江“种树存钱”的想法不同的是,8连农工赵林营更看重种树对自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赵林营种了400亩棉花,拥有7台大中型农机具。今年4月又投资4.5万元,新栽了45亩防护林。赵林营说,多了林业这份家业,他的产业三足鼎立,可以降低过分依赖棉花的风险。
据121团林业站统计,截至11月20日,全团已累计有136户农工承包了新植林地。团政委李慧说,林权改革也是一个思想解放、观念转变、致富职工群众、促进生态建设的过程。团里下一步将转让3000亩幼林,条件成熟后再转让果树林和成材林。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