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科技创新为海东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活力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王颖  2006/12/18 9:25:12

    日前,记者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的山野沟壑中看到,山杏、沙棘、旱柳等树木生长茂盛,过去这里寸草不见的荒山秃岭如今已被多种乔木、灌木、野草所覆盖。地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刘明星介绍说,在传统意义上不宜造林的土地上种植的树木长势能这么好,全靠种树时采用了汇集径流整地、GGR育苗、造林等林业科技推广技术。

    建设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东干旱山区植被稀少,种植物成活率较低。为此,全区以不断增加造林科技技术含量作为重点,将先进适用的林业新科技手段应用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为全区林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在造林中,海东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选择符合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科技造林的适用技术和治理模式。在采取提前整地、适地适种、乔、灌、草结合营造混交林等常规性科技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抗旱乡土灌木树种育苗、造林技术;西丰杨示范造林等科技推广项目。其中,推广汇集径流整地技术2.3万亩,通过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天然降水汇集起来,蓄入树坑内,有效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采用地膜抗旱造林技术7500亩,通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苗木根系周围水分,有效缓解因干旱及时得不到雨水而使苗木提前死亡的现象,提高了苗木成活率,还可使苗木根系保持一定恒温,迅速生根生长;采用GGR育苗、造林技术,有效促进了苗木根系的发育,增长了苗木生长高度,统一了种子发芽时间,提高了成活率。

    同时,全区还积极建设省级乡土灌木树种驯化繁育基地,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曹家堡育苗40亩;平安县古城回族乡造林200亩,成活率达70%以上。并在互助县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国家级科技推广示范点建设,推广综合配套技术,使各树种平均成活率达到了82%。目前,全区共建立县级科技推广示范点12处,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