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商人网
  • 人物搜索
  • 其他搜索

按字母查找: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园林名人堂首页 >> 商人动态 >> 正文

新天花卉批发市场打造贵阳花卉产业专业平台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作者:袁泽友  2006/12/18 14:29:21


    她是贵阳花卉产业规模扩张的必然

    一个产业的成长壮大必须以市场作为“温床”,产业与市场的结合,不仅是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贵阳花卉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程,如今这个年轻的产业已初具优势,正经历着规模的扩张和产业链的健全,这个时候,建立一个专业的大型花卉集散平台,成了贵阳花卉产业的迫切要求。因此,贵阳乌当新天花卉批发市场的建立,是贵阳花卉产业规模扩张的必然。

    贵阳市农业局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贵阳本地鲜切花在贵阳市场上所占份额已超过七成,一度是贵阳鲜切花市场主角的“云南花”正逐渐淡出。仅贵阳市白云区,当年种植花卉苗木面积达10035亩,花卉产品远销昆明、广州、北京等10多个城市,年新增产值6300万元。种植花卉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全区“花农”仅花卉一项每年增收190万元左右。目前贵阳市已形成了白云区、乌当区两大鲜切花主产区的康乃馨、非洲菊、马蹄莲、切花玫瑰四大生产基地,花农收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该市鲜切花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凸显。

    而就在四年前,贵阳的鲜花市场一直以来都靠外省调花,省外鲜花基本占据了贵阳九成市场,相邻的昆明斗南,更是成了贵阳鲜花供应的主要来源地。

    贵阳鲜花在本土市场终于敢与“云花”叫板,离不开贵阳市近年来对花卉产业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贵阳市各级部门加大对鲜切花种植业的帮扶,引进的优势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该市鲜切花种植业基础不断得到加强。通过对市情的分析,以及贵阳气候、土壤、地理等农业产业条件,贵阳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台了鼓励、扶持花卉产业特别是鲜切花种植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仅2005年就拿出1000万元支持农户发展花卉种植。

    贵阳市出台一系列措施后,该市花卉产业在短时间内便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主要完成四个种类的切花种植,分别是:660个大棚20多个品种的玫瑰,600个大棚21个品种的康乃馨,400个大棚30多个品种的非洲菊,180个大棚的白色马蹄莲,共带动农户800余户。基地进入盛花期后,全市鲜切花年总产花量将达8000万枝。

    据了解,仅去年,该市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原有的白云马蹄莲基地、乌当非洲菊基地的基础上,引进了昆明海宇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锦苑花卉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花卉知名企业,继续发展户种花卉种植,建成白云青山、小桥、高坡玫瑰花卉基地,乌当麦穰、水田康乃馨基地。

    到目前为止,贵阳市产出的高档鲜切花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此外还有产品出口到新加坡等国家,甚至还有鲜切花返销花卉生产大省云南。

    另据了解,今年贵阳市又投入2000万元,支持花卉产业发展,至今年底,新增2000个大棚,盛花期后,鲜切花年总产花量达到1.7亿枝,带动2000户农户增收。

    目前,贵阳市已有花农1246户,从业人员3631人,专业技术人员383人。

    贵阳市农业局花卉产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市的花卉不但开始成规模发展,而且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仅玫瑰花就有几十种。很多季节性花卉如彩色马蹄莲在省城市场占领率达到100%,不但打破了当地花卉无法占领市场的格局,还让外地同品种的花卉无法进入贵阳。

    “一个没有专业的大规模集散市场的产业,是一个不完整的产业。”贵阳市农业局花卉产业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较快,但产销衔接不畅仍是一个突出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有规模的花卉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足以带动全市花卉生产、消费的集散中心。这位负责人说,贵阳市应尽快开辟一处辐射带动力强、区域性的大型花卉批发交易市场,以推动花卉业的良性循环。

    贵阳乌当新天花卉批发市场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场是一个产业发展的终端显示器,新天花卉批发市场的建立,就是要在发展中坚持以商促花,以花促市;以基地推动市场繁荣,以市场促进基地发展,使贵阳市花卉产业尽快形成产销一体化格局。

编辑: 红豆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sdfsddfin.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662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