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申城节庆花市诞生贺岁“洛阳红”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洪崇恩 2006/12/20 10:00:40
自古“谷雨三朝看牡丹”。但近年来,有“国色天香”之誉的洛阳牡丹,却越来越频繁地赶在寒冷的元旦、春节前后在上海盛开,成为上海节庆花市的一大美丽风景。
![](http://sr.yuanlin.com/UploadFiles/200612/200612209580685.jpg)
北林大科技人员正在浦东牡丹园大棚中协助“催花”。 郑宪章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素来傲骨不朝天”的牡丹放下“架子”,变成善解人意、能聪明地适应市场潮流的“贺岁牡丹”?最近,记者和上海一批摄影家一起,在上海浦东牡丹园专家陪同下,来到洛阳参访,见证了“春牡丹科技调花期”的全过程,了解了这一国家“八六三”项目的神奇功效。
在洛阳著名的“牡丹山”——/山南麓,有大片的牡丹田。洛阳牡丹花协会副会长、著名牡丹栽培专家李龙章带我们进入其中一片属于“‘洛阳红’大牡丹”花木公司的园子。园中的一块招牌告诉我们:这里的牡丹全部都是八年生优良品种,也是专门提供给上海浦东牡丹园作为“反季节催花牡丹”的种苗基地。初冬的罡风,吹焦、拂落了它们的叶,却把牡丹枝头一苞苞粗壮的棕红色花芽显露了出来。十来位河南大嫂正在田中“起苗”。她们两位一组,各用一把大钳,对合着从地里连根“拎”起一兜兜牡丹;旁边又有专人把牡丹根部夹带的泥土抖落干净,再将它们分别包袋、装箱,送上汽车。
随着运输车辆,我们来到洛阳市最大的商业冷库。那里的一个大房间里,整齐码放着大堆长条形纸板箱。老李说,这里装的都是不久前从田里起出来的牡丹宿根。它们已在冷库里提前进入“人工冬天”,只消一个月,就能完成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一个季度才能完成的“修炼”。
钻研园艺多年的浦东牡丹园总经理胡航介绍说,这个“八六三”科技项目是他们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的,得到了洛阳牡丹专家的全力支持。根据浦东牡丹园的安排,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牡丹宿根在洛阳冷库里养足精神后,会陆续千里迢迢运往浦东。在上海,它们将一一经过检疫、甄别,按不同品种和标准,一一装进盛满营养土的花盆,放进暖棚,进入由电脑控制气温、水分等生长环境的“人工春天”。工人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随意调节各种品种牡丹的开花时间,让它们以最出色的姿态,渐次“飞入”上海市场。
在浦东牡丹园的大棚里,两位年轻的花卉女博士生告诉我们:“春牡丹科技调花期”科研已连续进行了多年,每年都有新进展。像牡丹组织快速培养、延后花期等多项试验,也已取得可喜成果,为在江南湿润地区“年宵牡丹”的工厂化、产业化以及批量供应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的年宵牡丹,除富丽堂皇、花期较长的“洛阳红”、“胡红”、“银红巧对”、“白玉”、“夜光白”继续唱主角外,还有“卷叶红”、“肉芙蓉”等一批新角色也将成群亮相,连有“花王”之称的“姚黄”,也会首次来申城年宵花市“轧闹猛”。
编辑: 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