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武汉市“十一五”园林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提出,通过江河湖泊水系的连通,建立江、湖联网水系,形成自然山水、大型公共场所、住宅区多个不同层次的园林绿化体系。2010年,人均绿地达到12平方米。
据武汉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将优先发展。而武汉新区、后湖、化工新城、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四个区域的园林绿化将是整个规划中最吸引人的大手笔,将在今年动建部分工程。
重点建设项目
武汉新区:郊野旅游风景区
武汉新区园林建设将以现有山体湖泊为核心,结合汉江、长江、六湖连通,建设楔型绿地、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塑造山水景观、水域廊道景观和湿地景观,形成山水一体的生态景观系统;以滨江、滨湖、滨渠绿化体系建设为前提,开发沿江、沿湖景观,凸现新区独有的滨江滨湖特色;以归元寺为主体的归元宗教文化区、以古琴台为载体的月湖文化主题公园、以三国文化和晴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龟山风景区。
根据武汉新区发展规划,将形成满足市民远足郊游、中距离游玩和近距离休闲3个层次活动需求的生态框架:以后官湖、硃山湖等外围生态绿地为依托,建设具有生态探险、森林体验、野外活动等多种游憩方式的郊野旅游风景区,形成武汉新区生态敏感控制区。规划区域内65%为生态绿化区;由龙阳湖、三角湖、墨水湖、南太子湖等4大城市公园及其连通绿廊组成,规划区内绿地率达40%以上;由连通六湖的水渠网络、社区及街头绿地和组团绿地组成,形成带状社区及公园体系。
按照武汉新区规划的实施计划,建设期至2020年,其建设用地规模138平方公里,其中绿化用地38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27%。
“十一五”期间,将实施武汉新区园林建设项目26项,预计建成各类绿地1500公顷。
王家墩商务区:绿地系统改善“小气候” 王家墩商务区园林建设是以丰富区域内的山水、湿地资源为主,建成循环性的绿地系统。据介绍,该区域内将分级建设大型公共绿地、主题公园、社区绿化和道路绿化。
规划以水体公园和山体公园为种群源,若干街头绿地为次种群源,将道路、廊道绿化作为生物廊道,形成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善调节区域“小气候”。
在区域南部建人工集中绿化水面;利用现状拆除建筑物渣土和人工湖的挖土土方在该区域北部堆筑层次丰富的山体公园;以中心广场为中心,贯通南北水体与山体,构建区域中央景观轴线。
规划还控制了该区域绿地率不得低于40%,规划城市绿地面积108.84公顷(含水域35.75公顷),其项目包括:保留原有的3公顷水杉林、2个市级公园、5个居住区级公园,多个街头游园,该区域的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后可达6.3平方米。预计“十一五”期间,王家墩商务区建成各类绿地50公顷。
武汉化工新城:自然山水景观带 武汉化工新城园林建设规划面积76.7平方公里。大部分用地呈现自然状态,分布着花山、柏杨山、帆船山、鸡笼山、龙角山、赛山、白浒山等11座山体,山体之间分布有严东湖、青潭湖、五加湖、竹子湖、北湖等5个湖泊。建设绿地面积达36.8平方公里,绿化布局成网格化,横向以天然山水建设长江生态景观带,纵向则保持连通长江的现有地貌,在北港、南港分别控制50—500米宽的通江绿化。
后湖地区:一轴二廊两园 后湖地区将形成“一轴二廊两园多个绿化节点”的园林绿化空间格局,区域内绿地率将达到38%,达到全国绿化先进水平。建成黄孝河绿化轴线,三环线、京广铁路线2个绿色长廊、2座公园(后湖公园、塔子湖公园)及3座社区游园(百步亭游园、后湖中心广场和竹叶山商贸城游园)等。
规划布局
城区景观
将形成八“轴”
“十一五”期间,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将形成“绿网”、“水网”交融的公园绿地骨架,以此联系各级公共绿地、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利用道路、水系和滨水滨湖绿化,将外围的生态绿意“牵”入中心地区。
1.进一步绿化建成区内的以米粮山—马鞍山为代表的东西向山系,结合白云黄鹤、辛亥首义、琴台知音以及佛教、道教、三国如长春观、宝通寺等历史文化和山体植被资源,建设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轴。
建设一系列文化主题公园,形成我市重要的文化旅游线路。
2.在完成汉口长江江滩绿化工程、武昌临江大道改造工程后,逐步营造汉江两岸绿化景观,并向城市中环线延伸,建造滨江城市特色的观光路线。
3.重点加强市区内湖泊公园建设,形成滨湖绿化特色。新建南湖风景区、墨水湖风景区和龙阳湖旅游度假公园;继续完善汉口中部换子湖、西北湖、后襄河、机器荡子、菱角湖等构成“五湖”公园绿地,形成以湖泊为主体的城市“绿心”格局。
4.结合城市空间景观和人文资源,构筑由洪山广场——南岸嘴——中山公园、王家墩——四新——沌口的建成区绿地系统辅助景观轴,保护月湖——龟山——蛇山——长春观、红楼——紫阳公园——起义门两条传统精品历史人文轴线。
5.妥善保护建成区内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公园、辛亥首义广场、归元广场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合理规划周边绿地,改善周边绿化环境。
6.在中心城区内充分利用龟山、沙湖、长江和汉江等山水空间,建设大型绿地,通过旧城改造或拆迁,建设街旁绿地、带状绿地、绿化小广场等,以片林为主要形式,形成小规模绿地。
7.严格控制二环线和内环线附近低密度区的绿地率,结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居民小区绿化水平。
8.在城市外围和重要的交通干道(如中环线、黄浦路下延线等)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在工厂与住宅区之间,根据污染源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规划不同规模的防护绿化带。在长江、汉江及其他河流规划防护林。
9.在中环线汉阳和武昌南部规划建成区生产绿带。
立法
立法保证
建设顺利实施
据介绍,为保证园林建设资金及项目的顺利进行,武汉市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投、融资和管理、运营体制。
根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将推进园林公园、道路养护等公益性事业的事、企业分开,公示《武汉市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组织专门机构制定武汉市绿线控制法定图则,并向社会公布,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制定《武汉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武汉市植物多样性及乡土树种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对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绿地的,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罚,各类建设工程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不达标的不能投入使用。
进展
园林“十一五”规划
取得很大进步
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教授认为,相对于“十五”园林规划,新的规划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重视利用、保护现有的山水资源和绿地建设是一个很显著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