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逐渐成熟,发展潜力巨大
![](http://sr.yuanlin.com/UploadFiles/200701/2007124101928273.jpg)
大花蕙兰
大花蕙兰原产于亚洲的温暖气候带,在印尼、泰国、韩国、新加坡等都有广泛的分布。由于它具有艳冠群芳的天生丽质及高压脱俗的风姿,被欧美花迷们誉为“吉星之花”。随着大花蕙兰在中国的引进,很快就成为了年宵花市中的精品和宠儿。
产业呈阶段性特点 大花蕙兰从小苗到成花至少要3年的时间,所以大花蕙兰的产业发展以3年为一个阶段,呈现不同特点。
1997年至1999年,产品导入期。韩国、日本的大花蕙兰作为高档年宵花引入中国市场,立即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并引起花卉界的高度关注。
2000年至2002年,开始进入国产化可行性试验阶段。由于大花蕙兰盆花生产利润颇高,韩国及国内部分业者在山东、云南等地区开展大花蕙兰的生产可行性试验,结果有的效果好,有的则不成功。一些地方即使苗长得还可以,但开花效果不好。
2003年至2006年,优势产区发展提速。随着进一步的试种试验,以昆明为代表的优势产区逐步得到业界认同,国内外的投资者相对集中地在昆明地区投资生产大花蕙兰。
发展受消费特点制约 每年的春节是大花蕙兰的畅销期,这段时间的销量可占到总销量的99%,是典型的节日性高档礼品花卉,许多消费者都把它作为送礼的首选。但是随着产业的成熟,大花蕙兰的价格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普通花从最初的每盆500元以上,逐渐下降到300元以下,而目前市场上其批发价大概在170元/盆左右,零售价在200元/盆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大花蕙兰的进口量逐年递增,而国产大花蕙兰的产量也在今年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大花蕙兰不再“奇货可居”。
在2006年之前,市场上的大花蕙兰主要以日本、韩国产为主,国产大花蕙兰也有零星面市。但国产(包括台湾进口)大花蕙兰的质量与日本、韩国不可相提并论,产品主要在低端市场销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大花蕙兰总价值在7000万元以上。
大花蕙兰销售高峰集中在春节前15至20天,但其余时段销售低迷,11月至12月产出上市的大花蕙兰即使价格只有年宵时1/3至1/2,但依然难于走货。日常的消费量上一直停滞不前,使得大花蕙兰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国货应向韩日学习经验 国产大花蕙兰与韩国、日本产大花蕙兰比较,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从生产技术方面看,韩国、日本的投资者都有较为专业的生产技术,因而产品质量较好。但由于品种、气候及技术等因素,目前在中国的大花蕙兰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花期调控难的问题。有相当多的产品花期偏早,不能控制在春节前上市,因而极大地影响了生产企业的效益。而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提高栽培技术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筛选出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品种来推广。
在市场和竞争方面,目前大花蕙兰市场呈现出国内市场竞争高度国际化的显著特点,从品种种苗、种植生产到销售流通全都如此。这其中,韩日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手中掌握品种,技术十分成熟,走高端、精品路线。比较而言,国内生产企业尚处于弱势地位,核心问题是缺技术、缺经验、缺人才。让人欣慰的是近两年,内资大花蕙兰生产企业不论数量还是生产规模都增长迅速,品种、技术、质量都在持续改善,有些品种品质已经可以和进口的媲美。但要做成具有规模、品质一流而且稳定的大花蕙兰企业仍须面对巨大挑战。
紧抓要点促进发展 一、鉴于大花蕙兰的高档礼品花这一定位,因此,一定要把品质放到第一位,走精品化的道路。不要跌入盲目扩量、低质、低价、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中。
二、对于新种植者,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筛选最适合的而不是最新的品种来发展,不要盲目求新。提前做好生产计划,对大花蕙兰这种生长期长达3年多的盆花来说,十分重要。要向专业种苗公司购买高品质的种苗。
三、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多数还是早花型品种,短期内无法改变。要积极推动大花蕙兰产品消费的多元化,从单一的年宵礼品向写字楼、宾馆、会所、家庭、婚庆等领域渗透,这需要广大零售商、批发商以及生产商的共同努力。
四、应高度重视大花蕙兰的包装和运输,特别是悬垂型品种。
五、成立大花蕙兰产业相关协会组织,以便进行相关信息、技术及市场等方面交流与协作,促进这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据行业人士估算,2007年年宵花市场大花蕙兰的上市总量将达120万盆,其中云南货将占到50万至60万盆,国内其他地方产的约为20万盆,进口量40万至50万盆。那么,中国市场的大花蕙兰容量到底有多大?按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未来几年将是国货增量上市的重要时期,大花蕙兰的市场需求仍然巨大。而随着产业进一步成熟,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启动大花蕙兰切花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从而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大花蕙兰的市场发展正方兴未艾,产业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