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花卉苗木种植前景探索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陈锦标 2007/3/5 11:26:27
花卉苗木作为公共场所和家居庭院美化绿化必不可少的再生材料,它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青睐。我市西北部地区的农民对经营种植花卉苗木有着较长的历史习惯,可谓情有独钟。由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家庭式散户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大中小型规模苗圃场种植与现代化示范区并存。应当说,花农们从这一行业中尝到了甜头,为他们开启了致富之门。按保守统计,2005年末全市种植花卉苗木5.2万亩,产值近5亿元。而对方兴未艾的花卉苗木的发展势头,人们会问,这一行业的前景如何,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政府在组织引导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所有这些都值得农业主管部门去研究探讨。
一、有限的种植与无限的市场需求将花卉苗木催生成农业产品的新宠儿
尽管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到处兴起花卉苗木种植热潮,不但没有出现产品过剩,花农减收的局面,而且其经济效益却直线攀升。究其原因,是供求关系在发生作用。我们知道,花卉苗木的生产受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从主观上讲,凡具有集聚效应的区域特色产业,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方可逐渐形成风气和规模,而有了这种经营习惯和社会氛围,产生集散地这个平台就会水到渠成;从客观上讲,广东岭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无霜期长,四季如春,而且大多数土地属冲积平原,土壤结构十分适合花卉苗木栽培。反观长江以北地区,虽然某些成形花木也能种植,但如何解决从幼苗到定形的快速生长却缺乏客观条件,因此其生长周期会很长。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珠三角地区大量发展花卉苗木看似过热,但相对于全国(黄河以南)的庞大市场又是供不应求的。只要品种选择得当,销售网络畅通,该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仍将被看好。
二、高产出,高回报是花卉苗木稳步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知道,由于利益的驱使,必然诱导人们想方设法跻身到某些行业中去。而花卉苗木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而脱颖而出。必须承认,经营花卉苗木属高投入,技术含量高,生产周期长的行业,以我市为例,因为承包期要求长,因此,仅土地租金每亩就高达2000元至8000元不等,比水产养殖或其他作物租金高出1至数倍,种苗、肥料、农药、护理费用等都远远高于一般种养业的投入,以五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每亩投入过万元。面对那么高的投入,困住了大多数手头没有资金积累的农民。但对于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民来讲就不算得什么。因为他们心里都会盘算:这个行业是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行业。不要说声名远扬的顺德陈村精品花卉园艺基地,就拿我市古镇、小榄、东升一些专门从事异地收购移植储备大棵风景树木的花木场,一棵树就能卖出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的天价!连花农自己也不敢说出亩产值是多少。如果这是另类发展的话,那么,我们的视线不妨移到横栏镇三沙村,该村村委会在2002年用高于当地一般租金200元的代价,向有关村民小组租用了1000亩农田,在市镇两级的支持下,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将该片土地规划成花卉苗木现代化小区,然后以每块6亩大小面积发包给当地有种植花木经验的农民,平均租金就达到2000元,2005年~2006年,该村先后又租用了农民3500亩土地,分两期规划为花卉苗木基地,亩年租金达到3000至5000元,而该村花卉协会会长陈炎连经营的20亩地,主要从事袋装苗培育,亩产值也高达20万元。
三、政府在推动花卉苗木发展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从中山市的花卉苗木发展状况分析,要确保这一行业有序快速发展,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发挥好以下三种职能:
第一,整合资源要素,大刀阔斧调整生产布局。不可否认,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业赖以发展的条件———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再和别人拼资源,比规模实属不可能的,要确保我市农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必须以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为基础,不断创新思维,转变经营理念,要善于营造新“亮点”,要搞精品农业,概括的说,就是要走高值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只要我们在现有土地上加强组织引导,合理规划,调整好各类生产用地布局,将发展花卉苗木作为支柱产业去抓,用五至十年工夫,实现中山农业再上新台阶并非空想。
据2005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市农业用地面积为89.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25万亩,水果12.46万亩,蔬菜11.78万亩,花卉苗木5.2万亩,水产养殖30万亩。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设想:在确保粮食种植任务面积的前提下,调整出一部分水产养殖和水果面积来发展花卉苗木,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新增5万亩,使我市这一行业总面积突破10万亩,那么,到“十二五”期间,就有可能新增10亿乃至数十亿元的销售收入。
第二,突出重点,全方位发展,打造花卉苗木大市。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任何一个行业,一项产品都不可能也不可以走“只许一家,别无分店”的封闭式经营思路,只有通过区域性的民间广泛地参与,形成社会氛围,做大做强,才能提高知名度,才能产生集聚效应,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以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古镇、小榄、东升、横栏等镇为中心,以即将建成的古神公路为纽带,以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镇为支点,实现全方位发展。北部几个镇的花卉苗木种植中心区重点是继续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吸收,从而提升品位,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继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古神公路沿线在留足有关镇区的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将公路沿线两旁纵深300~500米控制为花卉苗木绿化带(目前仅为60米绿化带),数十公里的两旁走廊便可以腾出几万亩土地连片发展一个大型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第三,发挥会展经济效益,构建花木销售平台。我市与顺德的花卉苗木发展为什么总存在很大的差距呢?归根到底是我市缺乏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并且有影响力的集散地。多少有点“墙内栽花墙外香”的现象,无论从顺德区营造陈村春节花市也好,抑或我市的古镇灯博会、沙溪服装展、黄圃食洽会等都说明会展经济的效应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要使我市花卉苗木行业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突破资源制约的瓶颈,在不远的将来占据农业收入的半壁江山,因此,政府必须及时出面引导搭建花卉展销平台。事实上,就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古镇或小榄、东升、横栏的其中一个镇为集散地,每年或若干年一届举办冠以国家级名义的花卉苗木展销博览会,形式上可以实行临时铺位展销与种植基地展示相结合,临时展位以邀请市内外各地花木企业参展;基地展示就是将拟规划的古神公路两旁的花卉苗木种植带,连同古镇、横栏的现代化种植示范区、东升镇的花木市场为展场参展,观光人员只要乘车走一趟,便可领略到中山花卉苗木的深厚基础,进而对我市花木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我们要举办的展销博览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错位发展方针,尽量不要与久负盛名的顺德陈村花市重叠,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 红豆树